第八章 紅手環:分寸 第一節 關於原則
原則,是人與人交往當中最本質的問題。
看到這裏,也許你會問:“本質就本質吧,這跟分寸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你真的有這樣的疑問,真的懷疑它的重要性,那麼不如先不要問我,而是問問你自己:你的做人原則或者為人處世的原則是什麼?是不是把自己問住了?如果你懷疑,那麼大概你還不清楚自己的原則是什麼,或者你根本就從來沒有定義過自己的原則。
原則與分寸的關係要如何理解呢?
給你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一個善於把握分寸的人,就相當於一個“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人。做人原則,或者說為人處世的原則,就仿佛是這條河的“邊”,而分寸,就是你在下一步要落腳的地方離這個“邊”有多近多遠。
不錯,這條“邊”不是社會給你定的,不是朋友給你定的,不是家人給你定的,更不是你的老板給你定的。它是一個屬於你個人的產物,它是你為自己畫的一條界線,幹濕分明,它必須很清晰,它是一個臨界線。
那麼這條“邊”應該畫在哪裏呢?
在之前的內容中,我們多次強調,人脈關係的建立是不可以強求的。你要做的是學習如何更好地抓住那些本應該屬於你的機會,不要讓任何本應屬於你的東西從你的身邊悄然溜走,而並非追名逐利、刻意而為。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隻要我們順應自然的規律,抓住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那些五花八門的對於核心本色的包裝,不過是人為意識作用的結果,當你扒掉層層外皮,就會發現,“嘿,原來這麼簡單”。
也許你會覺得我所說的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話,都是在打官腔、說套話,但是不管你相信與否,不管你是否會按照這樣的理論去思考問題,我還是要很誠懇地對你說:“這,就是事實。”當你在社會的宏觀道德框架下,重新審視、製定自己的人生原則之後,你就會發現,與你同樣手握著相似甚至相同的“本初物”的人比比皆是,到處是你的同盟者,是與你誌同道合的人。既然大家的出發點是相似的,那麼自然會有機會走到一起,自然會有機會相識。
前提是,先找到你的本原——你的做人原則。
何東
我的做人原則就是誠實、簡單。
徐大偉
做人做事,就是要對得起良心。
戴政
做人,誠懇、真誠。
羅西
做人就是要善良、真誠,做一個可愛的人。
王甦
我無法保證其他人,但是我可以保證我所說的都是真心話。
看,這五位社會上的佼佼者來自於截然不同的五個行業,但是在他們的做人原則中,都不約而同地體現了一個字——“誠”。在采訪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深切地體會到,他們如是說,如是做,如是待人接物,如是為人處世。而我們喜歡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我們所秉承的原則也同樣是簡單、真誠。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有機會在一起合作、溝通、采訪的原因——大家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大家的原則是不謀而合的。
那麼你的原則是什麼?不如趁現在,重新或者更深入地剖析一下自己的本質,讓自己的原則更加明確。
分寸,有遠有近。先為自己畫好最外麵的邊線,圈子裏麵,就任你自由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