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太子也是這麼想的,上官衡話罷,他點頭道:“上官閣老此言甚是。”
胡振山心中冷笑一聲,麵上卻有些為難,歎了一聲,道:“末將如何不知漁翁得利之好處,隻可惜……”
“可惜什麼?”太子忙追問。
“漁翁得利想法固然好,隻是太子乃儲君,眾矢之的也,怎能安坐一旁,靜觀兩王相鬥?”
胡振山這話翻譯成通俗版,越王秦王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讓你太子坐山觀虎鬥?等兩敗俱傷後讓你來撿便宜?
更大可能是,先聯手幹掉太子這儲君,解決後顧之憂,再一決高下。
胡振山此言一落,偏殿內立即寂靜,他掃了凝眉不語的眾人一眼,又補了一刀,“更何況,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末將出來得急,沒能帶上糧草,這大軍日常用度,仍需好生張羅。”
八萬人的吃喝,可不是小數目,最起碼西山上的存糧供應不上兩天。退一萬步講,即便真能坐山觀虎鬥,你也得先把糧草給供應上吧,不然等到真能撿便宜那天,大軍都餓死了。
想要兵將賣命,你總不能給人家吃稀的吧?一天三頓幹飯管夠,是不能少的。
既然無法節流,就隻能開源了。
京營裏有儲備糧食,京城裏麵也有,還附近的常平倉。
越王周陽勝駐守京營,那裏的糧食不用想;至於常平倉,過去幾年賑了災,空了不少,趙文煊去年主持賑災時早有算計,還滿倉的都在西邊,如今他一駐紮,太子不可能越過他夠到糧食。
最後一處地方,便是京城了,京城是天子腳下,裏麵常平倉不止一座,且必須常年保證滿倉,若能從此處取得糧草,便再好不過。
隻是,這明顯不可能。
秦王越王的位置,剛好分別在西山一左一右,三者連成一條線,太子左邊是越王,右邊是秦王。
秦王與越王,會允許太子回京城,既有城池駐防,又有足夠糧草,然後坐等漁翁之利嗎?
肯定不能的,秦王越王不但會阻截太子,他們也不允許對方回京。從一開始,他們就防備著其餘兩者,昨日起,回京路上必已重重設伏,最少能挺到大軍趕到。
若太子硬要如此行事,說不得,雙方還會就此先聯手幹掉太子,再一決高下。
悄悄開源的法子顯然行不通,胡振山一一分析過後,太子的臉僵住了,老臣們愁眉不展。
“楷固領兵多年,眼光獨到,依你所見,孤如何行事方為上策?”太子沒掌過兵,隻能虛心向胡振山討教。
終於來了。
胡振山一挑眉,鏘聲道:“殿下,末將以為,兵貴神速,我等應先將秦王越王其中一方拿下,糧草,局勢等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我方正士氣高昂,應立即先選一賊營,明日一早便奔襲,攻其不備,這般更易取勝。”
太子思前想後,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了,他大掌狠拍一下扶手,“好!正該如此。”
打鐵趁熱,胡振山立即吩咐副官,命生火造飯,先讓將士們吃飽了歇歇,天亮就出發。
既然策略定了下來,那麼接著便應先選個“賊營”,胡振山提議,他對京營熟悉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先向越王下手更好。
太子多年來,派了過很多探子到秦地,他其實很清楚秦地將士的悍勇,此刻想來深覺趙文煊是塊硬骨頭,己方對上實在勝算不大。
相對而言,越王比較軟柿子一些。
太子點頭同意了,決定明早奔襲的對象選定越王。
諸事議定後,胡振山微微蹙眉,沉吟不語,似乎有些為難,太子見狀便開口詢問,“楷固,可是有何難處?”
胡振山猶豫片刻,在諸人的鼓勵下,便說出了自己的困難,“末將領大軍出走不足一日,如今又返回襲擊,隻怕麾下將士難免心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