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百三十七 章(3 / 3)

一直探頭瞭望的諸勳貴朝臣見狀,心中登時一定,事關身家性命,不管先前多看好哪位皇子,到了這關口,心中難免惴惴,秦王鎮定好啊,證明早有後手。

秦.王府車駕親衛隊過去後,他們趕緊驅車跟上去,帶甲騎兵斷後,並分出一般護在隊伍左右。

這隊騎兵人數不過數百,但氣勢磅礴,顯然是真正經過沙場洗禮的,有了他們護衛在側,諸文武勳貴的心又放了放。

一行人並未受到西山禁衛軍阻擾,速度很快下了西山,往西南方向疾奔而去。

剛下了西山不久,負責跟蹤越王的探子又有消息傳來,越王果然往京營方向而去,正好進入他們事先設計好的伏擊圈。

是的,趙文煊早猜測到,越王會往京營而去,在半月前,他便準備在某段必經之路設下埋伏圈,雖建德帝提前駕崩,但人手也及時到了位。

這歸功於他前世的記憶。

上輩子,即便趙文煊再不怎麼關心京城,建德帝駕崩前後的大事,他還是很清楚的。

京畿一帶的兵力,主要是京營二十萬大軍,以及金吾、虎賁等皇帝親衛。前世,建德帝同樣駕崩得很突然,根本沒留下隻言片語,當時,由於沒有秦王的介入,太子與越王還是平分秋色的。

由於建德帝的平衡之道,通州常平倉一事被壓下了,東宮基本沒有損傷,太子不但沒有劣跡,反而擁護者眾多,先帝崩了,他上位是件很正常的事。

照例,他應該順理成章接受朝堂、兵權等,所有建德帝手上的東西,越王不過苟延殘喘,日後收拾便可。

但很奇怪的,越王居然能接手了京營一半兵馬,足足十萬大軍,加上他嶽父成國公掌握的兩個衛,他兵力甚至要勝太子一籌。

幾次指揮得當後,越王竟反勝太子,若非趙文煊及時趕到,他恐怕會真能幹掉太子,順利登基稱帝。

問題來了,越王是怎麼接管京營一半兵馬的呢?要知道京營的統領者,都是建德帝的心腹,能當皇帝心腹並掌兵權的,可不是庸碌之輩,能被輕易誘惑或者蒙騙的。

太子才是新主啊?

這般仔細分析一番,答案呼之欲出,這必然是越王在建德帝臨終前,得到了皇父的掌兵信物了。

趙文煊猜測是副印,畢竟虎符這玩意,誰也輕易不能亂碰的。

而且這肯定並非正常渠道得來的,否則,建德帝不如幹脆留下遺詔,傳位與越王,這不更合情合理嗎?

這事既然前世發生了,這輩子也很可能再來一次,趙文煊便提前在去京營的必經之路上設了伏,欲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殿下,事成了。”徐非聲音中有喜意,“若是能一舉擊殺越王,那便再好不過。”

趙文煊搖頭,“我方人手不足,越王應能突圍而出。”

京營的必經之路,正在建德帝的眼皮子底下,即便悄悄設下埋伏,也不能偷渡太多人手,親王的親衛隊伍人數不少,越王放在自己身邊的亦必然是好手,即便狼狽些,他也應能逃脫。

若是連這都無法突圍,越王上輩子也幹不成這許多事了。

趙文煊之所以命人設伏,與越王圍攻八珍館同理,僥幸滅殺越王倒是其次,他最主要的,是欲先削掉對方身邊大部分黨羽。

士氣有時很重要,越王不過剛開頭,跟隨他身邊多年的心腹便死傷大半,這很折損士氣。

趙文煊話罷,不再多說,再次詢問顧雲錦可安好,得到肯定答案後,他下令,全速前進。

先與麾下大軍彙合,才是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