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地方(1 / 2)

三毛清楚地知道,她的心已經交付了那片大西北土地。她隱約覺得,那片荒原似乎可以種植一段新的愛情。不要問她為什麼,也許是多年的流浪生涯,讓三毛覺得和這位飽經風霜的藝術家可以毫無顧忌地靈魂相通。在她的認識裏,真正的情感可以模糊年齡,淡漠貧富,不分地域,不計時間。

海峽兩岸,鴻雁傳書。三毛對待情感總是那麼單純而真摯。她希望,能夠把內心的溫暖,更多地傳遞給遠方那位孤獨的老人。她從不認為,世俗的藩籬會成為他們之間無法逾越的溝渠。她甚至不能肯定,她對王洛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感。但那些個日夜,她會不由自主地想念那座城,想念住在城裏的那個人。

垂暮之心的王洛賓似乎感受到了一些什麼。盡管他已人過黃昏,但對一個藝術家來說,在他內心深處,對愛永遠藏有一份浪漫與溫情。但他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隻能當作拐杖用,而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

三毛卻責怪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原以為,在遙遠的大西北,會有一段驚世駭俗的黃昏戀,讓她忘記那些執手相依的昨天。原以為,這寥落無味的人間,讓她重新找到了一根生活的拐杖,可以在寒涼的塵世相互取暖。難道這一切,又是她獨自營建的虛幻夢境?

顧不了那許多,她必須去,她要用溫柔的時間,去撫平王洛賓心中的傷。背上沉甸甸的行囊,帶著長住所需的衣物,裝上一顆多情柔軟心,登上去烏魯木齊的飛機。她心中認定,千山之外,有一個屬於她的家,一個滄海桑田的家。執著桀驁的三毛,始終不相信,年齡會是距離。

不能在最美的年華裏與他相遇,談論詩酒文章,已是人生憾事。既然上蒼給了他們相逢的緣分,又何必還要為無知的世俗而再次錯過。她不是那位年輕美麗的卓瑪姑娘,也沒有那根浪漫的牧羊鞭,但她有深邃溫厚的人生閱曆,有明淨如水的古雅情懷,有洗盡鉛華的淡泊風采。

然而抵達烏魯木齊,有件事令三毛心中十分不悅。她下機時,看見王洛賓穿西裝,係領帶,神采煥發。接下來,強烈的熒光燈和攝像機對準了她。這突如其來的場麵,讓三毛臉色蒼白,無言以 對。

後來經過王洛賓耐心解釋,才知道,原來烏魯木齊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正籌劃拍攝一部反映王洛賓音樂生涯的紀實性電視片。聽說台灣作家三毛要來,便精心安排了這段歡迎三毛的場景。可三毛認為,她來烏魯木齊,是和王洛賓兩個人的事,與他人無關。

為了王洛賓,三毛掩飾了內心的鬱悶,微笑地接下那束鮮花,與他攜手並肩,走出機艙。黃昏的烏魯木齊,在殘陽下有一種與世隔絕的蒼涼。三毛覺得,那些人隻是前來應景的過客,她很快就可以擺脫他們,和王洛賓一起隱進這座孤獨的城,靜靜相守。

三毛清楚地知道,她的心已經交付了那片大西北土地。她隱約覺得,那片荒原似乎可以種植一段新的愛情。不要問她為什麼,也許是多年的流浪生涯,讓三毛覺得和這位飽經風霜的藝術家可以毫無顧忌地靈魂相通。在她的認識裏,真正的情感可以模糊年齡,淡漠貧富,不分地域,不計時間。

海峽兩岸,鴻雁傳書。三毛對待情感總是那麼單純而真摯。她希望,能夠把內心的溫暖,更多地傳遞給遠方那位孤獨的老人。她從不認為,世俗的藩籬會成為他們之間無法逾越的溝渠。她甚至不能肯定,她對王洛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感。但那些個日夜,她會不由自主地想念那座城,想念住在城裏的那個人。

垂暮之心的王洛賓似乎感受到了一些什麼。盡管他已人過黃昏,但對一個藝術家來說,在他內心深處,對愛永遠藏有一份浪漫與溫情。但他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隻能當作拐杖用,而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

三毛卻責怪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原以為,在遙遠的大西北,會有一段驚世駭俗的黃昏戀,讓她忘記那些執手相依的昨天。原以為,這寥落無味的人間,讓她重新找到了一根生活的拐杖,可以在寒涼的塵世相互取暖。難道這一切,又是她獨自營建的虛幻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