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紅塵(1 / 2)

空閑的時候,三毛獨自遊覽上海的名勝古跡,去了最愛的大觀園,還有周莊古鎮。看慣了大漠風光與異國風情的三毛,被這煙雨如畫的江南春色撩撥得內心潮濕而柔軟。這些溫情她一直藏於內心深處,純粹到不染一絲塵埃。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銀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聽一場《牡丹亭》的昆曲,驚覺戲劇裏的人生,竟是那般地蔥蘢美麗。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三毛知道,她還欠下了江南水鄉一段情緣。

與張樂平道別後,三毛乘船去了浙江舟山。一路上,看垂柳畫橋,飛鳥煙波,這些景致和夢裏的紅樓一樣,溫柔繁華。可她不是元春,以高貴的身份歸家省親。她隻是一個飄零多年的行客,在遲暮之齡,返回家鄉,看一看夢過千百回的故裏與親人。

三毛去了陳家祠堂,鄭重地施以祭禮。又去了祖父陳宗緒的墓地,點香跪拜,泣不成聲。她甚至取了墳前的一抔鄉土,藏於木盒中。又從祖屋的古井裏,舀了一瓢泉水,裝在瓶內。她要將這些帶回台灣,這是故土最珍貴的禮物。等到哪一天,思念故鄉的時候,就拿出來,喝上幾口,聊慰心懷。

這次回歸故鄉,三毛所做的種種,她的情感、禮節,宛若舊時中國的傳統婦女。也許很多人不明白,這位離經叛道、放縱不羈的女子,這位遊曆各國,在西學熏陶中成長的女子,如何會對中國傳統習俗有著這般敬畏與尊重。其實,在三毛的骨子深處,一直癡迷中國文化,眷戀故土。雖然她一生天涯,但她的心從未在這片土地上消失過。

從大陸返台的三毛,選擇離開父母的家,搬進了自己的公寓。她給父母留下一封信,什麼都沒有帶走,包括她一生珍藏的心愛寶貝,以及荷西的照片,一樣都沒有動。這一次,她大概是真的放下了。家人說,她從大陸回來有著明顯的轉變,她的魂魄好似留在了那兒。

後來便有了三毛的第一個中文劇本,也是她唯一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她仿佛以這種方式來詮釋今生那些沒有講完的故事。曹雪芹寫《紅樓夢》,讓世人在書本中、戲劇裏,探尋和猜測他華貴與悲絕的一生。而三毛以《滾滾紅塵》作為此生的絕筆,給後人留下永久的傳奇,設下永遠的謎題。

一九九〇年,三毛在香港導演嚴浩的多次請求下,寫了《滾滾紅塵》。三毛說過:“沒有嚴浩導演,就沒有這個劇本的誕生。”她還說過:“這確實是一部好戲。古人說,曲高和寡。我們希望這部戲能有一個飛躍:曲高和眾,既叫好又叫座。”

人間萬事皆有前因,這個一生愛好電影的作家,卻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走進這個圈子裏。她總認為,在萬丈光芒、繁花似錦的背後,會有擋不住的寂寞和冷落。所以她甘願放逐自我,在撒哈拉沙漠拾荒,於西大洋海岸垂釣。

空閑的時候,三毛獨自遊覽上海的名勝古跡,去了最愛的大觀園,還有周莊古鎮。看慣了大漠風光與異國風情的三毛,被這煙雨如畫的江南春色撩撥得內心潮濕而柔軟。這些溫情她一直藏於內心深處,純粹到不染一絲塵埃。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銀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聽一場《牡丹亭》的昆曲,驚覺戲劇裏的人生,竟是那般地蔥蘢美麗。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三毛知道,她還欠下了江南水鄉一段情緣。

與張樂平道別後,三毛乘船去了浙江舟山。一路上,看垂柳畫橋,飛鳥煙波,這些景致和夢裏的紅樓一樣,溫柔繁華。可她不是元春,以高貴的身份歸家省親。她隻是一個飄零多年的行客,在遲暮之齡,返回家鄉,看一看夢過千百回的故裏與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