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飯店(1 / 2)

三毛做的第一道菜——粉絲煮雞湯。三毛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春雨。三毛告訴荷西:“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紮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換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荷西自是知道三毛哄騙於他,但他愛極了那鮮美的味道。後來荷西經常吃“春雨”,卻始終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做的。

第二次吃的粉絲是螞蟻上樹。三毛對荷西說,那是釣魚用的尼龍(錦綸的舊稱)線,中國人加工後變成白白軟軟的。荷西照樣不會信以為真,隻覺得中國菜花樣百出。第三次吃的粉絲是夾在東北人的“合子餅”內,與菠菜和肉絞得很碎,當餅餡。這一次,荷西以為裏麵放了昂貴的魚翅。還說要寫信到中國,感謝嶽母,請她以後不要再買這麼貴的食物。

三毛喜歡做菜,是因為她覺得那是一門藝術,一種文化。但她不喜歡夫婦每天總是吃飯,其他時間忙著掙吃飯錢的生活。荷西下班回來總是大叫:“快開飯啊,要餓死啦!”三毛有時甚至覺得委屈,白白地被他愛了這麼多年。這個不解風情的丈夫,總少了一些溫存暖意。他們之間仿佛永遠有一道無法逾越的溝渠,這個距離讓三毛心安,亦寥落。

語言與風俗文化的差異,三毛在決定嫁給荷西之前就已深知。對她來說,這是生命裏淡淡的遺憾。如果三毛曾經說過,她與荷西的婚姻真的很幸福,那麼也隻是一種美麗的敷衍。盡管荷西在生活上對她關愛倍加,但他們無法在一起談文字,談人生,談理想。荷西的一無所知,有時或許是優點,但更多時候,令三毛覺得很悲傷。

她所期待的,應當是一個可以讀得懂她的文字,知曉她內心情懷,以及能夠和她一起分享世俗煙火的男子。荷西給不起那些,卻給了她安穩,免了她遠在中國的父母的擔憂,免了她一人孤苦。但三毛終究願意旁若無人地活著,無論多麼紛繁,都留一份純淨的愛給自己。所以,不管她與誰有過交集,有過多少輾轉,三毛始終是自由而孤獨的。

也許荷西不是三毛生命裏那個最妥帖、最合適的人,但是這個男人在風塵滾滾、漫無邊際的沙漠,將她尋找,與她執手蕭瑟斜陽下,陪她沉迷於前世舊夢中。他無須懂得,她心底那些美麗又敏感的情懷;無須詢問,她前世的鄉愁為什麼在撒哈拉。他要做的,隻是為她遮風擋雨,死生相共。

那段時間,三毛除了每天做飯,就是寫文。依稀記得,那時年少,脆弱的情感,給了她太多的傷。她是那個躲在文字背後默默耕耘的女孩,隻種前因,不問果報。當年是白先勇為她打開那扇走向文學殿堂的門扉,之後有了一段與詩書相依為命的日子。倘若不是因為情感而被迫奔走天涯,或許此時的她還在台北那幢日式屋子裏,低眉寫著她的文字。

三毛做的第一道菜——粉絲煮雞湯。三毛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春雨。三毛告訴荷西:“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紮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換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荷西自是知道三毛哄騙於他,但他愛極了那鮮美的味道。後來荷西經常吃“春雨”,卻始終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做的。

第二次吃的粉絲是螞蟻上樹。三毛對荷西說,那是釣魚用的尼龍(錦綸的舊稱)線,中國人加工後變成白白軟軟的。荷西照樣不會信以為真,隻覺得中國菜花樣百出。第三次吃的粉絲是夾在東北人的“合子餅”內,與菠菜和肉絞得很碎,當餅餡。這一次,荷西以為裏麵放了昂貴的魚翅。還說要寫信到中國,感謝嶽母,請她以後不要再買這麼貴的食物。

三毛喜歡做菜,是因為她覺得那是一門藝術,一種文化。但她不喜歡夫婦每天總是吃飯,其他時間忙著掙吃飯錢的生活。荷西下班回來總是大叫:“快開飯啊,要餓死啦!”三毛有時甚至覺得委屈,白白地被他愛了這麼多年。這個不解風情的丈夫,總少了一些溫存暖意。他們之間仿佛永遠有一道無法逾越的溝渠,這個距離讓三毛心安,亦寥落。

語言與風俗文化的差異,三毛在決定嫁給荷西之前就已深知。對她來說,這是生命裏淡淡的遺憾。如果三毛曾經說過,她與荷西的婚姻真的很幸福,那麼也隻是一種美麗的敷衍。盡管荷西在生活上對她關愛倍加,但他們無法在一起談文字,談人生,談理想。荷西的一無所知,有時或許是優點,但更多時候,令三毛覺得很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