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素(1 / 2)

荷西領到了月薪,結婚補助,房租津貼。三毛用這些錢細致地裝扮沙漠的家。當初那個破舊的小屋,就這樣一磚一瓦,一景一物地豐滿起來。裏裏外外潔白的牆壁,在墳場區那麼驕傲地佇立著。屋內,自製的沙發、書架、陶土茶具,甚至還有三毛母親寄來的中國棉紙糊的燈罩。這個家,開始有了說不出的情調和雅致。

餘下的日子,三毛更生了精益求精的心情。荷西上班去了,她就去對麵垃圾場拾荒。許多廢棄的舊物,被三毛拾去家中,重新賦予了使命。曾經一度以為行將丟失的風花雪月,如今被她逐漸找回。她希望,缺失的文明,可以用心來填補。

蒼茫無邊的沙漠,千百年來被賜予了貧瘠與幹涸。三毛的到來,給這裏增添了嫵媚與柔情。她曾說:“我常常分析自己,人,生下來被分到的階級是很難再擺脫的。我的家,對撒哈拉威人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是必要的,而我,卻脫不開這個枷鎖,要使四周的環境複雜得跟從前一樣。”

以往我認為,癡戀沙漠的三毛,隻需一個帳篷、幾件薄衫,便可簡約度日。殊不知,她竟有萬種風情,把沙漠的家裝點得潔淨而美麗。她希望在沙漠建一所桃源,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書香,有音樂。用情懷料理生活,用故事裝飾人生。

“長久被封閉在這隻有一條街的小鎮上,就好似一個斷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條沒有出口的巷子裏一樣寂寞,千篇一律的日子,沒有過分的歡樂,也談不上什麼哀愁。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一匹一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卻是一個樣子的單調。”

她的生命,不是一座遍布殘骸的荒城。所以在垃圾場、墳地,三毛都可以尋找到遺落的文明、典雅的藝術。那日,三毛經過一座大墳場,看見一位極老的撒哈拉威男人正在認真地雕刻石頭。幾十個石刻,有立體凸出的人臉,有小孩的站姿,有裸體婦女的臥姿,還有許多動物,如羚羊、駱駝等。

三毛驚歎著,在這荒蕪之地,竟有如此粗糙又精致的自然創作。她毫不猶豫地花錢買了幾個,回到小屋靜心賞玩,內心被這份無名的藝術深深打動。她的家,就這樣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宮殿。這是她的城,清苦又榮華的城,寂寞又喧鬧的城。她是這裏的主人,哪怕隻住著自己一個人,她亦會守候到地老天荒。

但三毛沒有在自己的城裏故步自封。因為房子裝扮得美麗奇特,許多鄰居總愛來串門。這些女子不關心衛生課,不在乎認不認識錢。她們來到三毛的家,就是借穿她的衣服、鞋子,借用口紅、眉筆。因為這些東西對她們來說,是極為新鮮的物品。

她們一來,三毛整潔的家就混亂起來了。衣服、鞋子被穿在她們身上不告而取,看到喜歡的東西,順手帶走。看到雜誌上喜歡的圖片,直接撕下來。有時候,她們集體睡在三毛的床上,感受著床架子的舒適。她們不懂藝術,卻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並陶醉在這座裝載著幸福的城裏。

荷西領到了月薪,結婚補助,房租津貼。三毛用這些錢細致地裝扮沙漠的家。當初那個破舊的小屋,就這樣一磚一瓦,一景一物地豐滿起來。裏裏外外潔白的牆壁,在墳場區那麼驕傲地佇立著。屋內,自製的沙發、書架、陶土茶具,甚至還有三毛母親寄來的中國棉紙糊的燈罩。這個家,開始有了說不出的情調和雅致。

餘下的日子,三毛更生了精益求精的心情。荷西上班去了,她就去對麵垃圾場拾荒。許多廢棄的舊物,被三毛拾去家中,重新賦予了使命。曾經一度以為行將丟失的風花雪月,如今被她逐漸找回。她希望,缺失的文明,可以用心來填補。

蒼茫無邊的沙漠,千百年來被賜予了貧瘠與幹涸。三毛的到來,給這裏增添了嫵媚與柔情。她曾說:“我常常分析自己,人,生下來被分到的階級是很難再擺脫的。我的家,對撒哈拉威人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是必要的,而我,卻脫不開這個枷鎖,要使四周的環境複雜得跟從前一樣。”

以往我認為,癡戀沙漠的三毛,隻需一個帳篷、幾件薄衫,便可簡約度日。殊不知,她竟有萬種風情,把沙漠的家裝點得潔淨而美麗。她希望在沙漠建一所桃源,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書香,有音樂。用情懷料理生活,用故事裝飾人生。

“長久被封閉在這隻有一條街的小鎮上,就好似一個斷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條沒有出口的巷子裏一樣寂寞,千篇一律的日子,沒有過分的歡樂,也談不上什麼哀愁。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一匹一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卻是一個樣子的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