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昆侖出 5.曆次南極科考簡況(2 / 3)

1995年11月20日

中國第12次南極考察隊歡送儀式在上海民生路碼頭舉行,1996年4月1日回到上海港。此次考察曆時134天,航時1545小時,航行22968海裏。主要任務包括:一、往長城站運送建房材料、燃油和食品,往中山站運送維修物資、燃油和食品;二、接送兩站考察隊員及大洋考察;三、運回長城站垃圾和廢舊物資;四、運送韓國物資、油料。

1996年10月11日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研究決定,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隊長城站站長為龔天禎,環境官員為吳軍;中山站站長為糜文明,副站長為秦為稼、陳波,環境官員為陳波(兼)。同年11月18日,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隊乘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從上海港起航。1997年1月18日至2月1日,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內陸冰蓋野外考察隊8人分乘三輛雪地車和三台雪橇,拖載著25噸重的物資,在隊長秦為稼帶領下,進行了中國首次內陸冰蓋考察。4月20日,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隊完成全部夏季科學考察任務後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回到上海港。

1997年11月15日

中國第14次南極考察隊乘“雪龍”號從上海起航,1998年4月4日順利返回。本次考察圓滿地完成了南極考察“九五”計劃第二年的科學考察任務,首次實現“一船三站”的運行方案。

1998年12月10日

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隊長城站隊(16人)在隊長孫雲龍的帶領下,從北京乘飛機赴南極長城站。第15次南極考察隊由長城站考察隊、中山站考察隊、內陸冰蓋(中山站至Dome—A)考察隊、格羅夫山地質考察隊、南大洋考察隊和“雪龍”號組成。本次南極考察隊隊長王德正,長城站站長孫雲龍,中山站站長李果,“雪龍”號船長袁紹宏。第15次南極考察隊實施“一船一站”考察,即長城站隊員乘機前往長城站,中山站及其他考察隊員乘“雪龍”號赴中山站考察。

1999年1月8日

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隊第三次內陸冰蓋考察隊(10人)乘雪地車抵達冰穹A(南緯79°16′,東經76°59′),離中山站1100千米,海拔3900米,曆時25天。1999年4月2日,中國第1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各項考察任務後乘“雪龍”號返回上海港。

1999年11月1日

中國第1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離開上海,奔赴南極。本次考察完成了考察站物資和燃油的卸運工作,對考察站的發電機組、各種車輛設備等進行了維修保養,對部分建築進行油漆粉刷,拆除了地磁觀測空房、舊發射天線及鐵塔,清理了站區環境,運回了站上各種廢舊物資、廢油和各種垃圾。長城站科學考察GPS國際聯測執行99/00南極夏季1月20日至2月20日國際全南極的GPS觀測,目的是針對大地形變開展觀測研究,共取得30天的聯測數據光盤。2000年4月5日,中國第1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和“雪龍”號全體船員與第1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中山站越冬隊員一起,順利抵達上海港外高橋碼頭。

2000年12月6日

國家海洋局在北京舉行了熱烈歡送中國第17次南極考察隊的啟程儀式。在本次考察中,中山站開展了如下科考項目:一、氣象常規與臭氧觀測;二、中日合作高空大氣物理觀測;三、地磁常規觀測;四、國際GPS聯測與海平麵監測;五、停止固體潮常規觀測項目善後工作;六、停止中層大氣常規觀測項目善後工作。中國第17次南極考察隊分別於2000年12月初和2001年1月初乘飛機赴長城站和中山站現場執行度夏和越冬的科學考察任務。

2001年11月5日

國家海洋局黨組同意中國第18次南極考察隊成立臨時黨委。臨時黨委由魏文良、袁紹宏、裴福餘、丁磊、夏立民、高郭平、陳永祥七人組成,魏文良擔任黨委書記,丁磊擔任黨辦主任。11月15日,中國第18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從上海港浦東新華碼頭起航。2002年4月2日,中國第18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考察任務,乘“雪龍”號考察船返抵上海。

2002年11月20日

中國第19次南極考察隊乘“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從上海起航。本次南極考察隊在長城站首次建立了衛星電視接收器,長城站的考察隊員首次能夠實時收看到2003年春節聯歡晚會。2003年3月20日,我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回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