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的起點,一種知足的文化 二、環境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2 / 3)

海德格爾從梵·高的油畫《農婦的鞋》中感受到了大地無聲的召喚及其對成熟的穀物寧靜的饋贈,冬閑的荒蕪田野裏朦朧的冬眠。人類了解自身的同時,也在用心靈傾聽大自然的傾訴。

人類的自然生態活動反映出人與自然的關係,其中又蘊藏著人與人的關係,表達出特定的倫理價值理念與價值關係。人類作為自然巨係統中的一個子係統,與自然生態係統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自然生態構成了人類自身存在的客觀條件。因此,人類對自然生態係統給予道德關懷,從根本上說也是對人類自身的道德關懷。人類自然生態活動中一切涉及倫理性的方麵構成了生態倫理的現實內容,包括合理指導自然生態活動、保護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對影響自然生態與生態平衡的重大活動進行科學決策以及人們保護自然生態與物種多樣性的道德品質與道德責任等。生態倫理的核心是:為了人類的發展與進步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生態平衡。

作家張煒說:“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世界上無數法則、無數關係之中最重要的一個,如果這方麵出現問題,其他所有方麵的條理都顯得微不足道了。如果人類文明與地球災難一塊發展和擴大,這種文明最終就會將世界引向死亡。”

環境保護無國界

難道不是在同一個地球上?

事實上,環境問題上的國際不正義現象十分突出。

例如:西方發達國家控製著、掠奪著、消耗著全球資源的主要部分,但卻千方百計阻撓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他們僅占世界人口的1/4,卻消耗著全球資源的3/4。為了保持西方現有的生活水平,他們一方麵對本國自然環境精心嗬護,另一方麵卻對本國之外(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繼續掠奪,並輸出更多汙染,他們是全球資源的最大消耗者和全球汙染的最大製造者。與此同時,他們還對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采取雙重標準,以保護地球環境為借口,既反對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本國的經濟和科學技術,又指責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全球資源的緊張,造成全球環境汙染。

一場災難,無疑是上天對人們的一次懲罰,但通常卻並不是誰有過失就懲罰誰,上天的行為是針對大地上生活的所有子民。比如,某一夥人占用農田興建工廠、高樓等,造成了生態失衡,於是就有的地方幹旱,有的地方洪澇,但往往過失者並不受直接的懲罰。環境破壞的結果仍舊是城市受益,農村和農民受災。

地區經濟和條件的差異導致了一個地方的破壞行為由另一個地方“埋單”,這一點從國際背景來思考仍是如此。發達國家往往會把自己國家的高汙染的企業轉嫁到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自己享受著藍天碧水,讓別國承受環境汙染、生態失衡的惡果。

小女孩的發言

1992年當珊文·鈴木12歲時(17年過去了!),她自己籌錢到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在聯合國的地球峰會上,她作了五分鍾的發言。

一開始大家覺得這隻是漫長會議中的另一場發言而已,隨著她大聲說出的每一句話,會場開始變得非常安靜。

坐在聽眾席上的高官、重要人物、各國領導、科學家們,有的表情尷尬,有的似乎被什麼擊中,有的開始擦眼淚。

還有更多的人,他們低下了頭,好像不知道該怎麼和這個小孩對視。

大家好,我是珊文·鈴木,代表兒童環保團體(E.C.O.;EnvironmentalChildr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