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欲望黑洞,走向幸福還是毀滅 一、別無選擇,血拚到底
2010年5月上映的時尚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次杜拉拉因為情感問題而情緒低落,於是選擇去商場裏大肆購物。她昂首闊步地走在商場裏,高傲而矜貴地挑選與試穿,手裏的名牌衣服一件件增多,她的微笑更加自信,她的腳步更加輕盈,最後她的“血拚”一天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一輛新車為結束……買東西的確可以使我們感覺良好,但是“感覺”往往與“現實”有一段差距。在購物之前,你必須搞清楚,購物真的能使你變好嗎?
在購物街裏綻放的惡之花
3月的成都已經是初春,是時候穿上新鮮的外套,體驗解凍的新一年了,是時候解放蠢蠢欲動的購物欲,去犒勞自己了。這座城市似乎也聽到心聲一般,用新的賣場、新的品牌滋養著走過寒冬的女人們。你可以去人民南路的仁恒置地廣場SHOPPING,各大品牌都在這裏開設了旗艦店,包你買到平時買不到的款式。還有平民大牌H&M的開業,用搶白菜的勁頭把衣服搶回家;廣州百貨開業、成都人民最熟悉的王府井百貨將開設四家新店,不用來春熙路,推開家門就是商圈;仁和春天人東店擴建,滿足你把更多奢侈品牌穿在身上的欲望……給自己購物完畢,也不要忘了給家裏添置新品,美的打造第一家家電4S店即將開業,家樂福計劃年內開四家新店,拉上家人去逛逛全國糖酒交易會,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如此多的選擇,都在春天的3月來臨,所以我們隻能,血拚到底。
(摘自2010年3月《成都女報》,陳玨宇文)
在中世紀,世人的精神支柱是高聳入雲的哥特式大教堂。而在現代社會裏,唯一能和哥特式大教堂比肩的便是超級購物中心。這些商場、超市、酒吧、KTV散發著強烈的購物荷爾蒙,向那些攜帶著現金和信用卡的消費者們大拋媚眼。如上麵這篇熱情洋溢的文章一般,購物街鼓動著你“解放蠢蠢欲動的購物欲,去犒勞自己”。
這些購物中心寬敞明亮、溫度宜人,步行閑逛其中會讓你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愜意感。你能夠在有空調的同一個地方愉快購物,能夠一次性購買到食品、服裝、鮮花、剛問世的小說或各種新鮮的小玩意。導購小姐熱情地向你介紹,親切地詢問你的意見,每一樣商品都靜靜地躺在燈光下,隨你把玩、挑選、買走。你可以買到“平民大牌”H&M,也可以買到“更多奢侈品牌”;你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欲望,還可以在“家電4S店”裏為家人置備新品;你不僅可以滿足把“奢侈品牌穿在身上的欲望”,還可以滿足把“糖酒”吃在嘴裏的欲望。
理所當然,購物中心為那些想使用最現代付款方式的人設立了“信用卡”。如要付款,你隻要出示信用卡並在發票上簽字便可以了。就這麼簡單。你每月都會收到一張賬目清單,你可以一次付清或按月支付。
在這樣的環境裏,一切都顯得那麼舒適、和諧、美好。
在這裏你感受不到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矛盾,時間好像也停滯了,你手上的東西越來越多,心裏越來越滿足。
像那篇文章說的,在這樣的氛圍裏,你還有別的選擇嗎?
你隻能“血拚到底”。
購物成為全民運動
美國社會學家埃文指出,在今天的西方,實際上隻有一個意識形態存在,那就是消費。其他的形態,都居於次位或者可以忽略。製造消費的商人,已取代政治家成為社會意識的首領。社會在商人的操控而不是政府的領導下,左右著消費者的物欲與對時尚的追求。
中國也不可避免地進入一輪新的消費高潮。2010年5月19日發布的《商業藍皮書》暨《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09~2010)》顯示,2010年中國全社會消費總額持續保持高增速,預計將達到20%左右的增長。這意味著201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突破15萬億元人民幣。
而截至200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增至94億美元,全球占有率為27.5%,並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僅次於列於首位的日本。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將占據全球奢侈品消費額首位。
當然,人們的消費方式也是與時俱進的。《商業藍皮書》預測,網絡購物額將保持翻番的速度增長,即2010年能夠實現5000億元左右的規模,網絡購物交易額占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將提高到3%以上。
消費成為老少鹹宜的運動。無論是在商場,還是看電視或者上網,都無法阻擋你對消費這項全民運動的熱愛。
過度才是足夠
當“過度”成為橫掃中國大小城市的最強勢力,從東部到西部,從有產到無產;當所有的“過度”行徑,最終都歸結為全民性的物欲狂歡,一代人便身不由己地陷入過度的精神貧困:過度炫耀,過度疲勞,過度焦慮……有兩個笑話能反映現在的“全民性過度”:一個是“我賺錢啦賺錢啦,我都不知道怎麼去花,我左手買個諾基亞,右手買個摩托羅拉;我移動聯通小靈通,一天換一個電話號碼;我坐完奔馳開寶馬,沒事洗桑拿吃龍蝦”。另一個是“我掙錢了我掙錢了,我買油條買兩根,吃一根,耍一根;我買豆漿買兩碗,喝一碗,倒一碗”。
如今,“過度”往往是生活中的小煩惱。比如買菜時再也不用算計了,但是那些外表美麗的速生蔬果,不僅味道不如從前,反而常常需要反複消毒,還不能確保洗掉那些過度噴灑的農藥;臉上長幾個包,以前開上兩三塊錢的藥水就可以搞定,如今到醫院一劃價就是70多塊;走在大街上,隨時都會被人攔住叫聲“大姐”,接著就是過度推銷,死纏爛打要求填寫表格,一旦留下手機電話,各種過度騷擾的短信便蜂擁而至,從特價機票到黃金海景……當今的過度社會,實際上隻有一個“過度”,即人們過度聚焦在對財富的追逐上。“過度”最終還不是體現在財富的絕對價值上,而是體現在人們的心態上。什麼願望都要靠錢來實現,什麼價值都要靠錢來體現。錢總是越多越好的,“過度”才是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