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講四美三熱愛”,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校園裏最為經典的一句口號,不過它對於“80後”“90後”“00後”來說,卻較為陌生。可是,如果換成“60後”“70後”,他們則會微笑著回應道:“是的,沒錯,我們小的時候學校就經常講這個!”有沒有“代溝”,有時候一句話就能體現了。
回過頭來看,“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內容其實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每一個中國學生都能夠做到“五講四美三熱愛”,相信就不會有那麼多問題學生,也不會有那麼多校園欺淩、逃學、網癮等校園問題。
其實,有一些全人類都認同的優秀品質是相通的,不管是在歐美國家還是在亞洲國家。比如勤奮、勤勞、誠信、誠實,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國民會以此為恥,也不會以懶惰、虛偽為榮。
所以,如果說日本學校也有“五講四美三熱愛”,我們大可不必為此大驚小怪。因為,對學生在文明禮貌、衛生秩序等方麵的要求,可以認為是人類教育原則的根本性要求。雖然可能在“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內容上會略有差異,但總體要求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對自己對社會都懂得負責的人。
我有一位在日華人女性朋友,她並不像多數日本女性願意在生完孩子之後就專職做家庭主婦。孩子1歲多點兒就被送進了托兒所,也就是日本的保育園。在一次聚會上,她和我們分享了日本保育園的魔力:我在家教女兒穿鞋子,是怎麼教都教不會啊!結果去了保育園沒多久,她自己會穿鞋了。這就是能在學會說話之前照顧自己的日本式成長。
在講文明禮貌方麵,日本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注重對孩子開展禮儀方麵的教育。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學校會反複灌輸給孩子:“微笑的你最美麗”。因此,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孩子保持微笑。一開始,這樣的訓練可能會略顯刻意,但如果微笑成為一種習慣,它也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孩子的心情,繼而讓他們的心態更加陽光,更加樂觀。
除了微笑之外,日本學校強調最多的還有“感謝”,感謝老師,感謝家長。因此,就有了在校園之外,橫穿馬路後感謝停下車等待的司機的行為。這樣培養出來的懂禮貌的孩子,誰能說不喜歡呢?
在講衛生、愛勞動這方麵,中日兩國的學校極其相似,都會要求學生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有時是在校園裏,有時則是在校外。不過,相同中也有不同之處,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的孩子們在學校愛勞動,回到家裏則成了“大爺”,恨不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過來伺候他;而在日本,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該是孩子自己做的,其他人絕不插手。因此,你可以看到,即使是日本的幼兒園,父母們雖然也會接送孩子,但是書包則統一是要孩子們自己來背的;不及自行車輪子高的小孩,要自己從自行車後座上下來,而不是被抱下來;兩三歲的孩子穿衣換衣,父母們也不會幫忙;甚至在幼兒園便後,孩子們都要自己擦屁屁。正是通過這種對勞動意識的傳導,培養出了孩子的自立意識,這樣的孩子,自然成長得快,也成熟得快。
除此之外,日本學校還會刻意鍛煉孩子從小能吃苦,寒冬臘月裏隻穿一條短褲進行耐寒鍛煉。
日本學校同樣把熱愛祖國、熱愛家庭、熱愛生活融合到日常的教育當中,因為隻有懂得熱愛,才會懂得更好地去學習、去生活。
所以說,中日兩國的教育雖然有差別,但是在一些基本道德品質的教育培養方麵,都是相似的。當然,雖然不盡一樣,但教育的目的卻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