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水泥的森林讓人找不到方向、迷失自我。拉開橫窗,映入眼簾的不是陽光、不是綠色,隻是一堵接一堵冰冷的牆,仿佛空氣已經凝固,世界已經停止,這真是我們想要的嗎?”一位日本網友曾經用優美的詩句吐槽,抒發自己心中對盈滿綠意的大自然的那番渴望、那種向往。應該說,許多人與他有著同樣的心思。
在這種“民心思綠”的大背景下,“綠色住宅”這一概念開始在日本興起。當然,他們並沒有停留在炒作概念上。近年來,東京不少地區宣布,對區域內的住宅街區從綠化、物業、周邊情況等各方麵進行環保評估,大力推動“綠色住宅社區”建設,以吸引熱愛自然的民眾居住。同時,日本誕生了大量“綠色住宅”認證機構。
在當今日本的建築師們看來,江戶時代,日本房屋的特色之一就是善於利用風、雨、光。於是,他們吸取江戶時代的經驗,把各種大自然“綠的元素”融入住宅設計之中:一方麵使用天然的光源來照明;另一方麵囤積雨水來循環使用,從而達到省電省水的效果。
2010年,獲得日本最佳現代住房設計獎的一棟“江戶式綠色住宅”,是麵積87平方米的獨立式房屋。它的地板使用原木,呈現木色,泛出陣陣木香,還滲出絲絲涼意。從攝氏37℃的屋外走入屋裏,宛如進入一片森林般涼爽。
“綠色住宅”使用最環保的材料,不僅化學物質大為減少,工序也相對簡單,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降低。
房屋的設計師栗原說:“日本古代建築極為重視房屋的通風技術。房子和人一樣,都需要呼吸。因此,除了一般窗戶,我設計時還在地板上開了通氣窗。地麵的溫度低,天熱時從地下引進的涼風,正好就派上用場。”
這種“綠色住宅”不僅重視集光,還使用特別係統囤積雨水。房子外麵建有兩個不鏽鋼存水庫,裏麵裝著下雨時從屋簷流下的雨水,經係統過濾後,就可以利用這些免費的水來衝洗廁所和澆花澆草。
這棟“江戶式綠色住宅”,還安裝了雨水循環係統。夏季溫度升高時,可以用儲存起的雨水澆灑屋頂。這種“人工雨”,不僅能讓房屋降溫,還會發出宛如風鈴般的悠悠清脆聲響。設計師栗原說:“日本自江戶時代開始就在追求涼感,那包括了從聲音中去體會。日本人喜歡夏天在門口掛一串或是銅鐵或是玻璃的風鈴納涼,憑那風鈴的丁零聲也能感受到陣陣涼意。”
不僅在設計上力求回歸大自然,“綠色住宅”內的配置也全部使用環保材料。一位“綠色住宅”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我,“綠色”是一種節約概念,不僅要在原料上下功夫,也要重視產品是否能節省人力。比如,銜接水管時,如果使用的零件不必燒焊,那就能少去很多功夫,無形中就是在保護環境。日本和新加坡一樣,沒什麼資源,人口又越來越少。因此,對日本而言,節約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