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學(1)(1 / 1)

儒家哲學

儒家是中國最主要的哲學,對中國人的觀念、信仰、生活、藝術,以及中國的政治、社會、教育、家庭,都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儒家是中國最主要的哲學,對中國人的觀念、信仰、生活、藝術,以及中國的政治、社會、教育、家庭,都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不談儒家,就不可能明白什麼是中國文化,也無法認識中國人的性格。然而,正因為如此,儒家的麵貌也就不易厘清了。

厘清的辦法,最好是回歸孔子與孟子,探討他們原本的見解。儒家關懷人的安頓,從安居樂業,教化普及,到相互責善,提升價值。它的人性論特別完備周全,簡單說來,主張三點:一、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二、人人都“應該”成為聖人;三、每一個人在努力成為聖人時,都自然會“幫助別人”也走向正途。在此,“聖人”一詞令人望而生畏,連孔子也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的確,若以它代表完美人格來說,人間沒有聖人,因為隻要活著就可以更完美,反之,隻要活著也隨時可能退轉墮落。所以,我們在此以“聖人”指稱“境界”及“過程”。境界可以懸為目標,讓大家期許去追求,過程則是當下在每一事件上要求自我完美,就是孔子所謂的“修己以敬”。換言之,儒家認為人並不是完美的,但是內在卻有動力,要求自己走向完美。配合的措施則是合理的政治製度與教育機會。凡是符合上述立場的,都屬於儒家學者。

我們再針對人性論,提出以下三點說明。

第一,人性是向善的。“向”代表人有自由,可以選擇。“善”是指“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之實現”。當人行動時,內心對自己的選擇會有自發的反應與判斷,若選擇“行善”,則覺心安,否則心即不安。心之安與不安,並非由後天習得,而是與生俱有的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