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再版後記(2 / 2)

這樣,便有了這部《張東蓀傳》的問世。

幸運的是,我的這種研究態度,得到了東蓀先生家人的充分理解。東蓀先生的長孫張飴慈教授多次表示:我們全家都是搞自然科學的,我們的責任是為您提供盡可能多的情況及資料,至於如何評價我爺爺的功過是非,那是您們曆史學家的事,我們決不幹預。現在回想起來,沒有張飴慈、張鶴慈、張凱慈及東蓀之女張宗燁院士的理解和信任,這部傳記恐怕會是另外一種模樣。

當初撰稿時,我曾暗自立下宏願:希望這部著作能夠將東蓀先生的生平及活動清晰地勾畫出來,能夠對東蓀先生的功過是非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希望自己的描述和評價更逼近曆史的真實。10年過去了,這部傳記對東蓀先生生平活動及思想的描述,經受住了曆史的檢驗;這部著作對東蓀先生功過是非的評定,得到了人們的基本認同。這是我感到欣慰的。

這部傳記問世之後,一個被遺忘近半個世紀的思想家,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人們開始關注他的言行,發掘他的思想,審視其思想的現代價值。我曾不隻一次地對張飴慈先生說:“作為一個曆史研究者,我的任務是將張東蓀這位曆史人物的生平及思想重新挖掘出來,還其曆史的本來麵目;當人們普遍地注意並開始承認張東蓀的思想地位和曆史價值之時,就是我真正完成該研究課題之日。”

這部傳記問世後,我覺得自己對東蓀先生生平及思想研究的使命基本完成,故在著手編撰《東蓀先生年譜》並呼籲籌備出版《張東蓀全集》之際,僅僅將東蓀先生的《知識與文化》、《理性與民主》兩部著作依據東蓀先生手稿校勘出版,沒有再撰寫相關文字,而是將研究重心逐步轉移到中國現代學術轉型問題上來。盡管如此,我密切關注國內外學術界關於張東蓀的研究動向,向眾多的研究者提供資料和信息,以期推進張東蓀思想的深入研究。

10年以後的今天,承蒙紅旗出版社的厚愛,這部傳記又要再版了。蔣建農社長和李凡總編提議能否借此機會進行修訂。我認真閱讀了這部傳記,覺得10年來自己在資料上盡管有些新發現,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有所深化,但基本的觀點和結論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能夠經得起考驗。故這次再版除了增加一些照片並改動幾處錯別字外,仍然保留了原貌。

學問者,天下之公器也。我真誠地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東蓀先生,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東蓀先生。我仍然願意一如既往地提供資料和信息上的幫助,真誠地希望後繼者能夠將張東蓀思想研究深入下去。

這部傳記是在我博士後研究報告上修改而成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耿雲誌研究員付出了很大心血,並撰寫序言以勉勵後學。在這部傳記再版之際,我再次感謝恩師的獎掖和鼓勵。我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辜負眾多師長及朋友們的殷切厚望。

左玉河

2008年12月26日於東廠胡同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