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解放與改造》易名為《改造》;與梁啟超等人組織講學社,邀請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
11月6日,在《時事新報》上發表《由內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訓》,引發“社會主義論戰”。
12月,發表《現在與將來》,係統闡述用資本主義方式發展實業的觀點。
1921年 36歲
春天,主持中國公學,遇到學生“風潮”,很快平息。
2月,發表《一個申說》,提出“資本主義必倒、社會主義必興”的所謂“階段”論。
9月,創辦《時事新報》副刊《社會主義研究》,公開鼓吹並表示信仰基爾特社會主義。
11月,中國公學再次發生“風潮”,很快平息。
1922年 37歲
3月19日,在《學燈》上發表《讀
》,批評梁漱溟的文化觀。
9月,與陳獨秀通信,討論聯省自治與國家社會主義問題。
1923年 38歲
6月9日,發表《勞而無功》,站在張君勱一邊,參加“科玄論戰”。
1924年 39歲
6月,出版《科學與哲學》一書,討論科學與哲學的性質問題。
1925年 40歲
夏天,第二次主持中國公學,聘請名師執教。
1926年 41歲
發表《由自利的我到自製的我》、《獸性問題》和《西方文明與中國》等文,提出“補救”論的文化觀。
1927年 42歲
4月,與瞿世英(菊農)創辦《哲學評論》,並在創刊號上發表《因果律與數理》。
5月,被國民黨目為“學閥”而遭通緝,再次避入租界。
1928年 43歲
4月,在《東方雜誌》上發表《宇宙觀與人生觀》,提出了“新哲學”的雛形。
1929年 44歲
8月,《新哲學論叢》出版,初步提出了一套“新哲學”體係。
1930年 45歲
秋,接受司徒雷登的邀請,北上任燕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1931年 46歲
1月,《道德哲學》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提出了“文化”的道德觀。
9月18日,發表《我亦談談辯證法的唯物論》,挑起了30年代“唯物辯證法論戰”。
10月,與張君勱等人籌備發起“再生社”。
1932年 47歲
5月,在北平創辦國家社會黨機關刊物《再生》,起草政治宣言《我們所要說的話》,提出“修正的民主政治”。
7月,發表《黨的問題》,開始抨擊國民黨的專製獨裁統治。
9月,開始在《大陸》雜誌上發表《認識的多元論》,初步形成了“多元認識論”思想。
1933年 48歲
1月,與孫寶剛通信討論“民主與專製”問題。
4月,在天津召開國家社會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國社黨,任中央常委。
9月,在《新中華》上發表《動的邏輯是可能的嗎?》,推動“唯物辯證法論戰”展開。
1934年 49歲
6月,撰寫《唯物辯證法之總檢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係統批評。
10月,主持出版《唯物辯證法論戰》一書,使“唯物辯證法論戰”達到高潮。
1935年 50歲
10月10日,在北平創辦《文哲月刊》。
11月,在《自由評論》創刊號上發表《結束訓政與開黨禁》,要求國民黨結束一黨專政。
1936年 51歲
2月,在《自由評論》上發表《評共產黨宣言並論全國大合作》,響應中共《八一宣言》。
10月,在《東方雜誌》上發表《多元認識論重述》,修改並豐富了“多元認識論”思想。
1938年 5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