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以打垮敵人為目的的戰爭計劃(五)(2 / 2)

第一種情況是,其他國家同我們共同作戰不僅是由於同我們有同盟關係,而且也是為了它們本身的利益。

第二種情況是,盟國的軍隊前來作戰正是為了援助我們。

第三種情況是,將帥個人特點均不同。

在前兩種情況下,可能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是象1813年和1814年那樣,將各國軍隊全混合起來,使各個軍團都是各國的軍隊混合編成的好呢,還是盡可能地4讓各國的軍隊各自分開,讓它們比較獨立地行動好呢?

第一種方法很明顯,最為有利,但是這必須有一定的友好關係與共同利益作前提,而具備這種前提條件的情況是很少的。在各國軍隊都完全混合起來的情況下,各國政府的利益就十分難區分開來,指揮官自私的想法所起的有害影響也就隻能表現在次一級指揮官的身上,因而隻表現在戰術範圍,並且就是在戰術範圍,也不象在各國軍隊完全分開時那樣可不受懲罰地。自由地表現出來。當各國軍隊完全地分開時,這種有害影響就牽涉到戰略範圍,因而能夠起重大的作用。可是,正如我們說過的,要采用第一種方法,各國政府須具有罕見的犧牲精神。在1813年,緊迫的情況迫使得各國政府采取了這種方法,當時,軍隊最多並對局勢的好轉貢獻最大的俄國皇帝沒有在虛榮心的驅使下讓俄國軍隊獨立作戰,而是把他們交給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司令官指揮,這也是應大加讚揚的。

若各國軍隊不可能這樣聯合起來,那麼,各國軍隊完全分開當然要比半分半合好一些。最槽糕的是不同國家的兩個獨立的司令官在同一個戰場上,譬如在七年戰爭中,俄軍。奧軍和帝國軍隊的情形就常常是這樣。在各國軍隊完全分開的情況下,須完成的任務就可以完全分開,於是各國軍隊承擔著各自的任務,在形勢逼迫下就會進行更多的活動。若分開的各國軍隊聯係較密切,甚至於是在一個戰區內,那麼,情況就不是這樣了,一支軍隊不好的打算就會使另一支軍隊的力量癱瘓。

在上述三種情況中的第一種情況下,各國軍隊要全地分開是不會有什麼困難的,因為每個國家本身的利益通常就已為本國軍隊規定了不同的目標。在第二種的情況下,前來支援的軍隊可能沒有自己的目標,它常常可以完全處於從屬地位,奧軍在1815年戰局末期與普軍在1807年戰局中就是這樣。

將帥個人特點的問題,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了。可是,我們不能不提出一點總的意見,從屬部隊的指揮官不要任命最小心謹慎的人來擔任,而要派最敢作敢為的人來擔任。因為我們曾指出過,在軍隊分開行動時要想取得戰略上的成果,最重要的莫過於每個部分都積極行動,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力量的作用,隻有這樣,某地點發生的錯誤才可以被其他地點取得的成果所抵消。也隻有指揮官是行動迅速和敢作敢為的人物,他的意誌和內心的欲望能驅使他前進時,各個部分才能充分活動起來,僅是客觀地。冷靜地考慮行動的必然性的人,是很難能使他指揮的那部分軍隊充分活動起來的。

最後還指出,在使用軍隊和將帥時,隻要情況許可,就應使他們的任務和地形情況同他們的特點結合起來。

常備軍。大量的騎兵。良好的部隊。謹慎與明智的年老指揮官應該用在開闊地上;民兵。民眾武裝。用亡命之徒臨時組織起來的武裝。敢作敢為的年青指揮官應用在森林地。山地與隘路上;前來支援的軍隊應用在它們所喜歡的富庶地區。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從總的方麵談了戰爭計劃,在本章中還專門談了以打垮敵人為目標的戰爭計劃,在所有論述中我們也想特別強調戰爭計劃的目標,然後再指出使用手段和方法時應遵循的原則。我們想通過這樣的論述使讀者清楚地知道在這樣的戰爭中應該追求什麼和該做什麼。我們想強調必然的與普遍的東西,也給特殊的和偶然的東西留下了活動餘地,但不去考慮那些任意的。沒有根據的。不嚴肅的。幻想的。或詭辯的東西。一旦我們達到了這個目的,那麼我們就認為已經完成了我們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