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二)(2 / 2)

軍隊逐漸向常備軍這個方向發展,自然就產生了這三種類型的軍隊憑借多種多樣的方式同時並存的現象。亨利四世時代,封建軍隊。雇傭兵與常備軍就是同時並存的。直到三十年戰爭時期仍有雇傭兵,甚至於到十八世紀,還能看到雇傭兵的個別殘跡。

正像這些不同時期的軍隊是不相同的一樣,歐洲各國的其他情況在不同時期也是各不相同的。當時的歐洲基本上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國,在這些國家中有一些是內部動蕩不定的共和國,有些是政府權力極其有限的。不鞏固的小君主國。這樣的國家根本不能看作是一個真正的統一體,隻能看作是一些力量的鬆懈的結合體。所以,我們不能把這樣的國家看作是據簡單的邏輯法則就能夠行動的組織。

我們必須從這個觀點出發來考察中世紀的對外政策和戰爭。我們想提及一下德意誌皇帝在五百年間連續不斷地向意大利進行的遠征,他從來未徹底占領過意大利,甚至從來沒有抱有這樣的意圖。人們很容易認為這是一種常常反複出現的錯誤,是一種有時代根源的錯誤觀點的表現。可是,較合理的是把這種情況看作是上百種重大的原因造成的,這些原因雖然我們也能夠大體上深入地了解它們,但不能像同它們接觸的當事者如此深刻地體會它們。隻要從這種混亂狀態中產生出來的大國需要時間進行鞏固和發展,它們的力量和努力主要就隻能用在了這方麵。因此,這些大國很少發動反對外部敵人的戰爭,即便發動了這樣的戰爭,戰爭也帶有著參戰國不夠鞏固的特征。

英國對法國的戰爭是最早的這一類戰爭,當時法國還不能算作真正的君主國,隻能把它看作公國及伯爵領地的結合體。英國在當時雖然更加接近於一個統一體,也仍然是在國內動蕩不定的情況下用封建軍隊進行戰爭的。

在路易十一時代法國朝國內統一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在查理八世時代便成為侵略意大利的強國,到路易十四時代,它的國家和常備軍得到了極高度的發展。

西班牙於聯合王斐迪南時代已開始統一,通過偶然的聯姻在查理五世時代迅速形成了由西班牙。勃艮第。德意誌和意大利組成的強大的西班牙王國。這個巨人用金錢彌補它在統一及內部鞏固方麵的不足,它的常備軍就成了一支首先能夠同法國的常備軍相抗衡的軍隊了。查理五世退位以後,這個強大的西班牙巨人便分裂為西班牙和奧地利兩部分。這時,由於奧地利得到了波希米亞和匈牙利而增強了力量,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強國,並把德意誌邦聯像拖船一樣拖在自己的後邊。十八世紀我們所見到的常備軍,在十七世紀末葉,即路易十四時代,已發展到了頂點。這種軍隊正是靠征募和金錢建立的。這時,各國已經形成完整的統一,各國政府都把自己臣民的人身服役改為金錢納稅,它們的全部力量於是就集中表現在自己的金庫上。因為文化迅速發展,行政管理日益健全,國家力量同以前比較起來已變得非常強大。法國能夠以數十萬常備軍出征,其餘各強國也都可以派出相應數量的軍隊。

各國的其他情況也同以前不同了。歐洲分成了二三十個君主國與幾個共和國,可以想象,其中兩個國家進行一場巨大的戰爭,不像從前那樣,必然牽涉到為數十倍的其他國家。政治關係仍然可能有多種多樣的結合,可是它們是可以觀察到的並且隨時可根據概然性加以確定的。

各國都已變成了內部關係十分簡單的君主國,等級的權利與影響已逐漸消失,政府是個完全的統一體,它對外代表國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有個適用的工具和獨立的意誌,戰爭就能夠具有同它的概念相互符合的形態。

在此時期又出現了三個新的亞曆山大:古斯達夫。阿道夫。查理十二與腓特烈大帝。他們企圖利用數量少但組織完備的軍隊把小國建成強大的王國,並打垮所有的敵人。他們假如也同亞洲的國家發生過戰爭,那麼就其作用來說他們和亞曆山大就更相似了。無論如何,從他們在戰爭中敢作敢為這一點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把他們看作是拿破侖的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