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年從淮陰縣帶著張良、韓信這對一文一武良才回到沛縣後就把他們扔在芒碭山,不過不久之後,他也辭去沒多大實權、苦差事卻不少的泗水亭亭長一職,直接讓頗有當官風範的審食其接任。他這次卸任自然不是遊山玩水,而是進駐芒碭山,為未來的起義大業做準備。
因為忙於事業,去淮陰縣的路上答應過呂雉的婚事也就往後推了,好在呂雉也不著急,雖然不知道小年要做什麼,但心上人既然說後麵再風風光光娶那就等著吧。
蕭何和曹參還繼續以秦吏身份暗中招兵買馬,時不時將泗水亭器械坊所造兵器偷偷運到芒碭山,有他們兩個在縣衙做內應,起義的前期準備工作順利許多。
林啟年在暗中韜光養晦,身在吳中的項梁項羽叔侄二人也沒有閑著,暗暗發展勢力,隻待時機。
他們也沒有等太久,一年後機會就來了。
一年後,也就是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揭開了亂世的序幕。
項梁項羽叔侄聯合殺了郡守殷通,正是起義。
林啟年則不像曆史上劉邦那樣靠欺騙手段殺縣令,他隻讓蕭何、曹參、夏侯嬰把刀架在胖縣令那粗厚脖子上,這個貪生怕死隻貪圖享樂的縣令立馬繳械投降。
林啟年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沛縣,成為沛公。
然後隻花費一個月時間就把整個泗水郡收入囊中。
接著他沒有急功近利,繼續盲目擴張,而是以泗水郡為據點,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等待下一個時機。
在林啟年選擇拭目以待時,陳勝已建立張楚政權,並自稱楚王,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原春秋貴族後代紛紛複辟,比如燕、趙、齊、魏都紛紛起義並自立為王。
天下大亂,終於引起秦二世和趙高的重視,他們派出秦將章邯前去平反。
陳勝吳廣的命運並不會因為林啟年的到來而有所改變,他們還是擺脫不了被平滅的命運。
章邯破陳勝起義軍後,又攻破其他前期並沒有準備的貴族勢力。
與此同時,與“看熱鬧”的林啟年不同的是,項梁他們也在擴張,與陳勝一樣試圖盡快攻入鹹陽,滅了秦朝。
到了秦二世二年七月,經過一年起義的項梁終於取得一定成果,在東阿、濮陽、定陶、成陽、雍丘連破秦軍,這種喜悅使得項梁變得洋洋自得,從而低估秦軍力量,放鬆警惕。
而章邯在得到秦二世的援兵後,立即率軍進攻楚軍,秦楚大軍戰於定陶,以項梁戰死告終,史稱定陶之戰。
項梁死後,項羽雖然痛心,但為了大局考慮,為了避免楚軍被秦軍一一擊破,他們主動率部退守彭城一帶。而此時章邯殺了項梁後覺得楚軍已經不足為慮,就轉頭去攻打趙國,如此就讓項羽有了喘息機會,重新恢複和壯大起來。
接下來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钜鹿之戰了。
當時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並殺死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於是渡過黃河,彙合前來增援的王離軍20萬一起攻打趙國,大敗趙軍。
這時候,趙歇為王,陳餘為大將,張耳為國相,都逃進了钜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钜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钜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陳餘作為趙國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钜鹿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巨鹿城北,陳餘曾派陳澤率五千人先去試試秦軍的力量,結果是到了那裏就全軍覆沒了,自此,諸侯聯軍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項羽率楚軍到達巨鹿縣南的黃河,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河,援救巨鹿。二將渡河後初戰小勝,趙將陳餘又催促進兵。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隻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戰鬥終於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之後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而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
由於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就派人來責問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