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國號為漢(1 / 3)

曹參隨口說道:“這算啥事,反正你現在已經清閑下來,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啊,腿長在你身上又沒人綁著你,你去哪誰管的著。正好趁著亂世還沒到來就到處走走,看看風景也挺好的,等到兵荒馬亂的時候想看也沒有風景可看了。”

林啟年輕輕一笑沒說什麼……確實,趁現在亂世還未到可以多看看世界……可我真不是去玩啊。

要不要告訴他們我是去找韓信和張良呢……好像不妥啊,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有多有名,哪裏會知道那兩人,估計告訴他們名字,他們都一臉蒙圈,估計會問:這兩人是誰啊,很有名嗎?不然你怎麼知道這兩人,還知道他們住哪,難道是你友人?是你親戚?

算了……就讓他們認為自己是去遊山玩水好了……沒打算告知實情的林啟年終於說出此行目的,“隻是有個問題,我不在的這段時間,亭長一職該怎麼辦呢,泗水亭總不能無人值守吧。”

曹參終於抬了抬頭,“這好像是個問題。”

埋著頭沉默對付眼前一盤蝦的蕭何卻淡然說道:“這不是問題,你這個亭長之職一直不都與擺設無樣麼,有你在沒你在泗水亭照樣運轉下去。”

林啟年愣了愣,仔細想想好像是這樣啊,一直以來好像都是審食其在幫忙打理,大小事務他隻是與我報備後之後都會處理得好好的。

嗯,有審食其在就不算問題了……林啟年笑了笑,“我明白了。”

蕭何吃完最後一隻蝦就不吃了,擦了擦手,瞥了眼林啟年,“你是什麼樣的人我無比清楚,以我對你的了解,在這種關頭你是不可能有心情去遊山玩水的,說吧,這次出遠門是為了什麼?對起義大業又有何好處?”

不愧是蕭何,什麼事都瞞不過他……林啟年輕輕一笑,“還是什麼事都瞞不過你啊,確實如你所言,我這次出遠門確實不是遊山玩水,額……怎麼說呢……”

林啟年想了一會,繼續解釋道:“我這次純粹就是出去碰碰運氣,看看能否結識像你們一樣誌同道合之輩,然後一起加入我們起義大業中,讓我們的起義隊伍更加強大。”

林啟年笑了笑,“反正現在我閑著也是閑著,與其待在家裏,不如出去轉轉,不管最終能否結識那些誌同道合之輩,但總有一半機會,待在家裏看著你們做事,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蕭何輕輕點了點頭,“如此也好。”

肥厚嘴裏塞著蝦蟹的曹胖子含糊不清說道:“我就知道你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主,忙吧忙吧,我就等著你何時一聲令下揭竿而起……到那時,嘿嘿,就是我曹參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林啟年笑道:“到那時就有你忙的了。”

蕭何突然說道:“今天你剛好也過來了,正好有件事與你分享下。”

林啟年放下筷子,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姿態。

蕭何說道:“朝廷那邊又傳出一些傳聞,說是趙高如今在朝廷一手遮天,誰都奈何不了他,甚至連當今皇上都無法拿他如何。”

“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趙高居然在大朝會上牽出一隻鹿卻硬說是馬,然後最終除了個別人其他滿朝文武包括皇上都依其所言,說這就是馬。”

說到最後,蕭何輕輕歎息一聲,搖搖頭,沒再說話,似乎對這愈發腐敗的朝廷越發失望,懶得多說一句。

曆史上比較著名的指鹿為馬已經上演了……看來離亂世不算遠了……林啟年默不作聲,心裏卻無比清楚當今朝堂的腐敗不堪,那個閹人的無法無天是大勢所趨,正因為有這些跳梁小醜的上台,曆史才會有重大轉折的機會。

曹參似乎對這話題頗感興趣,先前與蕭何聊過還不盡興,嗤笑一聲,“這趙高可真夠聰明的,知道時機已到,就用這個方法來驗驗朝堂中有多少人擁戴他,有多少人排斥他,我猜那秦二世估計是看到大多數人都附庸趙高,他也隻好順勢而為。”

“嗬嗬,做皇帝做到他這種地步的恐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如果始皇帝知道會是這般光景,恐怕再活過來也會被氣死吧,哈哈。”

林啟年淡然道:“朝代之所以更替不休,就是因為有趙高這種人的存在……”

林啟年笑了笑,“嗯,當然,更需要我們這樣的人存在,腐敗的朝代才有機會更新換代,否則沒有像我們這種人揭竿而起,這個世界就隻剩下腐敗了。”

曹胖子眯起眼,“等到我們打入皇宮,嘿嘿,我一定要讓那個隻手遮天的趙高嚐嚐世間有哪些極刑,讓他知道生不如死是何滋味後,再把他一刀一刀剮死。”

林啟年不置可否,因為他知道未來會有一個名叫項羽的家夥與他對抗,而且好像曆史上還是項羽率先攻破鹹陽,做出火燒阿房宮的壯舉。

所以他不敢保證日後趙高一定就會落在他們手裏。

意淫一陣日後如何處置趙高的曹胖子突然抬起頭,望著林啟年和蕭何,神采奕奕,“你們說,若我們起義後,以前春秋時期那些六國貴族是否會積極響應呢,按道理他們巴不得我們起義,肯定會出手幫助吧。”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雖滅了六國,但也隻是針對國君王侯,至於對那些家財萬貫的豪強貴族相對來說比較仁慈,沒有像那些諸侯國君一樣直接殺了,而是遷徙鹹陽,給他們王侯一樣的待遇,有宮殿還有俸祿可拿。

蕭何輕輕搖頭道:“我看沒那麼簡單,這些貴族隻是唯利是圖,怎麼可能有愛國之心,若真有,這麼多年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刺殺行動。”

“記得當初始皇帝一統天下後,那些六國貴族雖都被遷移入鹹陽,沒了人身自由,但都過得很好,天下若亂,他們也許會出錢出力,但恐怕也是為了讓起義軍保護他們,爭奪天下?我看他們有力無心。”

林啟年輕輕點頭,他認同蕭何這個看法,在他印象中,史書上並沒有或者可能隻是一筆帶過並沒有以大幅筆墨寫那些六國貴族,所以印象不深。

他隻知道史書上,陳勝吳廣起義的過程並沒有六國貴族的影子,難道他們不知道那麼大規模的起義?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解釋就是,正如蕭何所言,他們無心於此。當時陳勝吳廣的起義軍規模雖大,卻不堪一擊,永沒有達到威脅鹹陽的地步,所以他們所做最多的就是隔岸觀火,等到火燒眉毛,再來決定該站在哪一邊,若太早站隊,多半隻有全族死在鹹陽的下場。

當年秦始皇將這些六國貴族全部遷入鹹陽,表麵說是為了鹹陽的經濟,但實際上雙方都心知肚明,秦始皇這是要軟禁他們,隻有讓他們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動,秦始皇才會真正心安。

身處鹹陽,人身就沒有那麼多自由,一舉一動自有朝廷暗中盯梢,好在這些六國貴族沒有什麼複國野心,否則絕對無法在鹹陽活過一個春天。

如果天下大亂,這些人會跟風一起反對大秦朝?幾無可能。一則因為這些貴族被“軟禁”鹹陽多年,哪怕最初有個別人有些野心,但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礪,他們多半忘了這一茬,或者當初本就不堅定的野心早已被消磨殆盡了。二則他們本就是貪生怕死之輩,享受世間繁華,又怎麼會在不明形勢下選擇站邊,天下再亂,隻要鹹陽這個大秦國都如舊,隻要宮殿裏那位秦二世還在位,他們就無法自行改變命運,畢竟他們的咽喉一直被緊緊扼著,何況在天下大亂這個敏感時期,他們的咽喉會被扼得更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