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須眉不讓巾幗美 08-06(3 / 3)

鹽長國的氏,其後代至今仍綿延不絕,隻是,經過幾千上萬年的進化,他們看上去不再人模鳥樣,大多有頭有臉了,甚至在各“有關部門”擔任要職。

那麼,人首鳥身之又有什麼特點呢?

四川廣漢三星堆二號祭祀坑曾出土一尊青銅人首鳥身像,鑄在小型銅神樹樹枝端部,同坑出土的青銅神壇最上層正中,也鑄有此像。據考證,坑中像鑄於商周年間,很多考古學家對此的身份猜測紛紛,有的說,此青銅像出現的位置比較神聖,所代表的當是眾神之尊——在中國周朝以來的神話中,眾神之尊一般指的是黃帝。言下之意,我們當“龍的傳人”當了幾千年,現在要變成的傳人了?真是居心叵測嘛(本人深度懷疑,此考古學家正是鹽長國~氏後人,嫉妒我們龍的傳人根正苗紅,才借考古來顛覆)。

其實,眾多考古學家中,隻要有一個看過《封神演義》,就應該明白,此青銅像,最有可能,便是雷了。

雷,原名雷震子,乃周文王姬昌第一百子,自幼被送到雲中子的私立魔法學校學習,直到周文王在臨潼關遇難,雲中子派雷震子前去救父,雷震子首次亮相,即時雷倒一大片——書中暗表,雷震子“身長二丈,麵如青靛,發似朱砂,眼睛暴湛,牙齒橫生,出於脣外”,能不雷人嗎?

不過,雷震子能夠“雷死人不償命”,靠的還不是這種如花的相貌。當年,雲中子請他挑選兵器時,他錯吃了兩枚仙杏,結果身上長出風雷二翅,變成了。所以,他最擅長的,就是手裏拎著一條金棍,撲閃著雙翅在空中飛來飛去,看誰不順眼,就把他雷得內焦外嫩而死。鑒於雷如此厲害,敵方統帥聞太師告誡部下諸將,上陣時一定要小心:“帶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雷。”後世一位詩人則如此誇雷神功:“天空中沒有的影子,他卻已經雷過。”

最後,姬家暴力革命成功,建立了新王朝,薑子牙封神分豬肉,雷也肉身成聖,成為民間既敬又怕的“雷神”,也被不少貴族奉為保護神——三星堆祭坑中有他的青銅像,也就不足為奇了。

雷同誌的光輝事跡告訴我們,人偶爾雷人一次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雷人,直到雷成神。

這詞現存於保留古文字最多的方言之中,比如,閩南、潮汕一帶喜歡說“茶三酒四二”,講的是人生樂事,喝茶呢,一把茶壺三個杯,三人茶談最適宜;喝酒嘛,要四個人,才能吆三喝四,人五人六。遊玩呢?當然是兩人世界最好了,人生難得一知己,若能結伴而行,遊山玩水,此樂無窮——跟這一比,窄室之內的“茶三酒四”,那就全是“杯具”了:)

一詞,最早見於《詩經·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溱河洧河水滔滔,GGMM去。MM請G看熱鬧,GG說已看一遭。M說去嘛就去嘛,洧岸寬大爽嫐嫐。)

要不還得說,上古時候令人神往。既有不少很好的神獸,如草泥馬、、等,又有那麼主動想上就上的MM,難怪孔子編完《詩經》,在把那些他認為涉嫌色情的詩句刪減殆盡之後,長歎一聲:“人心不古哪!”是啊,要是人心很古,那多好啊您說是不?

上一段話連用了兩個“”,就不再是“旅遊、遊玩”之意了,從上下語意中相信大家也猜得出來,“很好”,就是很好玩之意。沒錯,到了後來,由旅遊、遊玩之意,引申為好玩、玩耍、耍弄、遊戲等。如《西遊記》第一回:“一群猴子(玩耍)了一回,都去那山澗洗澡。”《聊齋誌異·口技》中有:“即聞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好(好玩),遠迢迢抱貓兒來。’”《水滸傳》第五回,寫魯智深要去管大相國寺的菜園,一群潑皮聽到了,準備“等他來時,誘他去糞窖邊,隻做參賀他,雙手搶住腳,翻筋鬥,攧那廝下糞窖去,隻是拿他耍(捉弄他)。”

不尊重人,就會拿人“耍”;不敬業,會拿工作“耍”;不愛江山,則會將人民“耍”。商紂王為討妲己歡心,設酒池肉林;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至現代,毛澤東的“與天鬥,與人鬥,其樂無窮”,“不要怕亂,不要怕造反,大亂才能大治”等,也是典型的將人民耍的表現。

民諺曰:“火者必自焚”;“今天工作耍,明日無工作”。同理,將民耍者,民終棄之,商周崩解,莫不如是。這曆史,確是不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