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

目前許多國有上市公司多是經對國有企業部分改製而成的,上市公司與母公司及母公司控製的其他子公司之間普遍存在錯綜複雜的關聯方關係及關聯交易。這層“裙帶關係”和不公平競爭方式,最宜方便操控企業盈虧,所以通過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粉飾報表成了許多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慣用手法。主要方式有: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采用遠高於或低於市場價格的方式進行購銷活動,互相轉移利潤;虛構經營業務,將商品高價出售給關聯企業,人為增加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等。目前在會計報表附注中要求詳盡披露關聯方關係及關聯方交易就是對利用關聯方調節利潤的一種限製。

5.利用特殊時點的時間差調節利潤

由於上市公司必須披露季報、中報、年報,因此為滿足信息披露的需要,很多企業往往在這些特殊時點調整利潤。常見做法是在6月或12月虛開發票計入應收賬款,而實際卻不提供商品或勞務,風險與報酬未發生轉移,次月或次年再以各種原因衝回,這樣虛構的時段性利潤容易造成投資者短期投資行為失誤。再則有些企業已經完成了當年業績目標,但為給下年度留下較充裕的調節空間,從而隱瞞收入,對收到的貨款隻計預收賬款而不按時轉入主營業務收入,掩蓋實際利潤。

6.表表不符。

根據有關會計準則的規定,在單位對外提供的一些報表之間必須存在一定的勾稽關係的,這也是報表間相互關聯和銜接的脈絡。所以在識別會計報告造假時要注意會計報表間的勾稽關聯,配比關聯等銜接關係。如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應與利潤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潤保持一致;利潤分配表中的淨利潤應與損益表中的淨利潤金額保持一致等等。所以表表不實的關注分析,對於財務報表假賬的識別是很有幫助的。

7.虛報盈虧。

一些單位為了達到一些不法的目的,隨意調整報表金額,人為地加大資產調整利潤;或為了逃稅,避免檢查而加大成本費用,減小利潤。而報表的本意是要向一些信息使用人提供真實的財務信息,為投資者的決策提供一個真實的投資參考,為國家納稅機關提供一個合理的收稅依據,但虛假的財務報告信息,欺騙了廣大的信息使用人,形成了財務的假賬,不利於企業自身的持續經營。

8.表賬不符。

會計報表是根據會計賬簿分析填列的,其數據直接或間接來源於會計賬簿所記錄的數據,因此,表賬必須相符。但是在具體的會計處理中,有許多表賬不實現象的出現。 比如某單位為了增大費用,少繳稅金,就直接在損益中多計管理費用,並且毫無依據地同時調增應收賬款和壞賬準備金額,造成賬表不符的結果出現,形成會計報表的假賬。

9.報表附注不真實。

會計報表附注是會計報表的補充,主要是對會計報表不能包括的內容或披露不詳盡的內容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包括對基本會計假設發生變化;會計報表的各項目的增減變動,以及或有項目及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的不可調整事項的說明;關聯方關係和交易的說明等。但有些企業卻采用“暗渡陳倉”的手法,在會計核算中已改變了某些會計政策,但在報表附注中不作說明,或雖不影響報表金額,但對該企業可持續經營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不予說明,欺騙報表信息使用人。如在檢查某企業時,該企業年初和年末發出存貨計價的方法完全不一致,按照國家財務會計製度的規定,此變更需要在報表附注中披露,但該企業未進行披露,用以掩蓋其調低成本,虛增利潤的不法目的。

10.編製合並報表時弄虛作假。

根據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凡是能夠為母企業所控製的被投資企業都屬於其合並的範圍,即所有的子企業都應當納入母企業合並會計報表的合並範圍。根據此規定,合並會計報表的弄虛作假主要有合並的報表編製範圍不當,將符合編製合並報表條件的未進行合並,不符合編製合並報表的而予以合並或不按規定合並。致使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整體出現漏洞。另外,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抵銷項目不完整,尤其是內部債權債務不區分集團內部和外部的往來,使得合並抵銷不能全部抵銷;合並損益表也存在內銷和外銷部分沒有正確區分,使得內部交易金額不能全部抵銷,以及內部銷售利潤計算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