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12月(2)(1 / 3)

世俗的生活和擁有信仰的生活之間有一道鴻溝。一個人若日日追隨著自己頭腦中那不潔的欲望,絲毫沒有放棄它們的覺悟,這樣的人絕不能稱之為有任何信仰的人;而一個人若是在生活中懂得自我管理,不斷去清除那些不潔的欲望,他便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

有信仰的人必須遏止自己的激情和欲望,因為這是信仰對他的基本要求。他必須客觀地看待他人和一切事物,必須了解萬物都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在運作,理解別人有權選擇自己的處世方式,因為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力。他不能用自己的生活準繩去衡量他人;他絕不能設置任何“假定”,甚至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他要學會換位思考。

一個熱愛真理的人也必須是一個熱愛他人的人,

不要壓抑或節製愛,讓你的愛意播灑出去。

12月17日

嚴格精準的道德原則,

是一塊讓每個人都能安心仰賴的堅實地基。

生活瞬息萬變,如此神秘,令人不安,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塊堅實的地基,來放置我們對幸福和平靜的信仰。這個基本準則,是整個人類都渴望習得的知識,而它能在神聖的正義中得到最完美的展現。

每個人對世俗正義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他們的評判準則來自於自己那或陽光或陰暗的內心;但對於神聖正義,這個維持世界運作的原則,全人類卻有一個共同的認識。神聖正義屬於心靈的範疇,但卻有著數學般精準的衡量標尺。人類的所思所行,此時就像數學裏的運算和結果一樣精準。

播下某粒種子,最後一定會收獲特定的果實。

12月18日

人們都了解世間有哪些道德準則,

所以在實際行動中也應嚴格遵守。

同樣的思想或行為投遞到相似的環境裏,一定會獲得同樣的結果。如果這個基本的道德正義不複存在,那人類社會也將瓦解,因為道德是一種正義的力量,它的調控作用可以阻止這個世界陷入坍塌的絕境。

不同的道德觀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有的人獲得了幸福,有的人卻陷入痛苦,這都是由於道德的力量在精確無誤地調控。這條完美準則是如此精確無誤,它是偉大生活的基礎,給人生帶來一種確定性。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會樂於去完善自我,讓自己變得睿智開明,由此給予自己快樂和平靜。

世間的道德秩序不是、也絕不能是混亂失調的,

否則整個世界就會坍塌。

12月19日

正義至高無上。

剝奪了一個人在理智上對正義的絕對信賴後,他便像是一隻沒有船舵、海圖或指南針的小船,在充滿各種機遇的人生海洋上,懷著僥幸的心理隨波浮沉。他沒有重塑自身的品性或人生的根基,從未被鼓舞去行高尚之舉,沒有崇尚美德的心理。因此,他也就沒有內心的平靜,沒有庇護的港灣。即使是這樣一個最粗野的人,也絕不否認上帝是一個擁有完美頭腦、從不犯錯、不會搖擺不定亦不會猶疑不決的神,這是神性正義裏對上帝最基本的認知。

在正義這條原則裏,既沒有偏袒也沒有僥幸,有的隻是毫無差誤、亙古不變的公正。因此,人類遭受的一切苦難都是自己釀成的苦果,他們因為無知才種下那些腐敗的種苗。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結果的影響越來越淡,苦難也會走向盡頭。

人們絕不會因自己沒做過的事,或是盡心履行了的職責,

而要承擔痛苦的結果,

因為這樣是違反因果規律的。

12月20日

才幹、天賦、良善、偉大,這些都不是世間本就存在的事物。

它們是由因果規律長期調節後產生的良性結果。

人們都能看到花兒的成長,卻見不到精神的成長,但它確實隨時都在發生著。

我雖說過精神的成長肉眼看不到,但這句話隻有在一般概念下才能成立。真正的思想者和聖者,擁有敏銳的自省能力,能看到精神的成長過程。

就像自然科學家必須掌握自然運行的規律——即使那些普通的自然觀察者都是如此經驗豐富——思想家也得熟悉人類精神的運作規律。在這個因果作用的過程裏,思想家能看到品性——就像花園裏的植物花卉——如何慢慢塑造出一個特定的生命。當他們見到一些既富天賦又顯高尚的奇花異草時,他們能立刻知道這些美好之物誕生於哪些精神的種子,知道它們是如何經過漫長而沉默的生長周期,最終成為一個完美之物。

任何東西都不是現成品,

總有一個變化、生長、成就的過程。

12月21日

覺醒後的視野召喚我們去往更高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