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12月(1)(1 / 3)

12月01日

懶散與冷漠如同一對雙胞胎,

而準備充分的行動和令人滿意的結果則是一對老出記。

滿足感是一種美德,它是一種精神上的高貴品質。你的頭腦和心靈在受過訓練和指導後,自然會開始對萬物都懷抱慈悲的情感,這種慈悲情懷也就孕育了精神滿足感。

感到滿足並不意味著不再去努力爭取,而是意味著它使你在努力的過程中不再焦慮;它也不是表明你會在罪惡、無知、愚蠢之事中找到滿足感,而是讓你能夠在職責完成後獲得開心的歇息,而後在工作上再接再厲,直到有所成就。

一個人可能滿足於一輩子都活得奴顏婢膝,在罪惡中打滾,在質疑中翻騰。而他同樣以這種無動於衷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職責、義務和同僚的請求。你不能說他擁有滿足這項美德,他從未經曆過純潔、持久的快樂,因為這種快樂在一個人積極地達成目標後才能體會。

誠摯的努力和真實的生活才能帶來滿足的結果。

12月02日

真正感到心滿意足的人工作起來精力充沛、誠心誠意,

他會以坦然平靜的精神麵貌來迎接任何結果。

人們應該對三件事物感到滿意:生命中發生的一切,所擁有的友誼和所有財物,以及頭腦中純潔的思想。對周遭發生的一切都心滿意足,這樣的人不會陷入悲傷;滿足於已有的友誼和財物,這樣的人不會焦慮,亦不會遭遇不幸;擁抱自己那純潔的思想,這樣的人絕不會退回不潔的深淵,再次曆經悲慘和卑劣的生活。

但是,另有三樣東西是人們永遠不應感到滿意的:個人的觀念,個性品格,以及自身的精神狀態。不滿意自己的思想觀點,這樣的人將在智力的道路上不斷進步;對自己的品性不滿意,這樣的人在意誌和美德方麵會不斷升華;對自己的精神狀態不滿意,他一天天的努力會換來更深廣的智慧和更完滿的幸福。

有什麼樣的收獲源於你播下什麼樣的種子。

12月03日

世界大同是人類的終極理想,

世界一直緩慢但堅定地朝著這個理想前進。

若團隊內的每個人目標不一致,全都顧念著個人的私心,那像兄弟會這樣的組織就會很快崩潰,因為個人享樂最終會撕裂大家的集體之愛。但是,即使像兄弟會這樣的組織最終從曆史舞台上全麵敗退,那種曾有過的集體之愛和兄弟情義卻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的。

若一個人能夠使自己變得睿智、純潔、心懷愛意,從腦海中剔除一切不和諧的因子,學著去展現神性的品質——沒有這些品質,手足情誼不過是空談,是個人主張,或是虛幻的夢——如此,他就能完全、透徹地理解手足情誼的美妙。

內心的標尺若仍然混亂不堪,

就不可能獲得手足情誼。

12月04日

手足情首先是精神上的一種感情,

然後由內及外,

自然而然反映在生活中的行為舉止上。

謙遜的態度會使人變得溫和、平靜;忍讓的精神會孕育出耐心、智慧和正確的判斷;愛之精神給予人善良、快樂與和諧的源泉;熱情的態度將進化出溫柔和寬容之心。

一個同時擁有這四種品質的人,他已然激發出內在的神性品格,能看清人的行為的因與果,了解內心真正的渴求,因此再也不會受到黑暗的誘惑。這樣的人已經培養出對他人的手足情誼,從對他人的怨恨、嫉妒、刻薄中,從與他人的衝突、相互責難中解脫了出來。在他眼裏,其他人都是他的兄弟姊妹,既包括那些品性高尚之人,亦包括那些依然深陷於黑暗誘惑的迷途同胞。對待一切人和事,他都用同一種態度,一種友好善良的態度。

有自負、自私、仇恨和責難的地方,

就不會有真正的手足情誼。

12月05日

若想待他人猶如愛兄弟,

首先要掙脫自我這個枷鎖。

培養手足情誼的理論方法層出不窮,但那種感情本身隻有一種,並且亙古不變。隻有從自我中心主義和與人與己衝突不斷的狀態中脫身,將友善和平靜待人的態度付諸實踐後,才能真正獲得。手足情誼是一種真實情感,而非空洞的處世理論。忍讓和友善是這種情感的領路天使,平靜心境是它的棲息之所。

如果兩個人都固執己見,不願退讓,那麼惡劣的情緒就會蔓延,手足情誼便不複存在。

但若兩個人都願意為對方著想,不去惡意揣度他人的意圖,為他人服務而非相互攻訐,這樣的話,便是懷抱著真理之愛和良善的願望,手足情誼由此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