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秀師兄好手段!”承元真人大笑,伸手一拍後腦,張口噴出一團白光。這白光飛到俞和頭頂,見風就長,眨眼間化作一方七尺印璽,裹著層層仙霞,直朝俞和頂門砸下。
這方大印一顯化出來,俞和就覺得眉心處突突直跳,心中警兆大起。抬眼看這方大印,通體白如羊脂,上扣金螭鈕,印麵上陽刻六個古篆字,乃是“陽平治都功印”。
說起承元真人祭出的這方大印,那可當真是頗有來曆。相傳龍虎山天師大教,以天師印及天師劍為鎮山法器,掌教真人執天師劍掃蕩群魔,而天師印則用以鎮服妖邪。但這“天師印”並非是僅有一枚,其中篆刻神霄玉文之章的銅印,被稱為“上天師印”,乃是鎮壓龍虎山氣運的先天至寶。但在七千多年前的那場滅門浩劫中,神霄玉文之章銅印被南方魔宗祖師以另一件先天至寶震碎。而其餘“小天師印”共有一十八枚之多,雖不是先天至寶,卻也盡都是威能奇大的法器,若能祭出全部十八枚印璽,結成“天師神印陣”,其威能足可與先天法器媲美。
這一套十八枚小天師印,在龍虎山大劫中散落,大半不知去向,甚至有的被魔宗高手懾服,煉成了魔道法器。而承元真人此時祭出的,便是這十八枚小天師印中的一枚,而且是其中最負盛名的“陽平治都功印”。
此印一出,俞和登時覺得胸口氣悶,雙肩如擔山嶽。他兩眼一花,耳中轟鳴一聲,險險栽倒在地。
承元真人一見俞和臉上變色,立時手中印訣連變,一口真炁噴出,寶印隱隱發出辟魔雷音,又壓下了半尺。
“還不跪下!”函秀真人大喝一聲。他雙掌提起,在胸前一錯一分,掌中有雷符顯出,“哢嚓”的一聲霹靂響,兩道白熾的掌心雷拍出,如靈蛇一般打向俞和的胸口。
俞和心中知道,自己已然中了嫁禍之計。若這時被人生擒活捉,封住了神魂與一身修為,那雷溪老人、承元子和函秀子能有一百種手段將他整治得服服帖帖,直如扯線木偶一般,對他們三人言聽計從。到時自己就算能逃得不死,也必會落個身敗名裂的結局,拖累著羅霄劍門也要背負上罵名,遭揚州諸派唾棄,名聲掃地。
故而他把心一橫,上下牙猛一咬,一口舌尖真血合著津唾吞入腹中。
這口真血一落入腹中,登出化作滾滾元陽氣直貫丹田。關元內鼎中燃起熊熊真火,長生白蓮放出萬丈霞光。
隻聽得俞和周身骨骼發生爆豆似的鳴響,他把背脊一挺,一道浩然劍氣衝霄而起,激得陽平治都功印顫抖不休。俞和伸手一抹,函秀真人的掌心雷化為青煙,他雙眼一瞪,兩道寒光直射出一丈多遠。
“不好,這小子要作困獸之鬥!”承元真人大吼一聲,一連三口真炁噴向天師印,手中法訣連連變化,那陽平治都功印發出隆隆雷鳴,要朝俞和頭頂壓下。
函秀真人正要作法夾攻,忽聽俞和舌綻春雷,發出一聲虎吼。
再看俞和腳下的地麵湧出絲絲黃煙,無數細密的裂痕綻開。俞和猛力拔出右腳,朝地上重重的一踏,數不清的碎石騰起,化作一柄灰白色的石劍,朝函秀真人和承元真人橫掃過來。
函秀真人首當其衝,雙掌朝外一推,拍出一道裹著絲絲雷光的煙嵐。風雷與石劍一絞,那碎石盡數被碾成了粉末。
俞和悶哼一聲,身子劇震,趁勢把左腳也拔出了地麵。函秀真人臉上閃過一抹潮紅,腳下蹌退了半步,眼見這一記真氣硬拚,兩人都沒討到好處。
石粉被亂勁激蕩,顆粒如針,側殿中罡風四合、暗流湧動。殿頂的鐵索嘩楞楞亂響,奢華的獸皮被撕扯成了碎片,巨大的火盆盡數傾翻,濺落的炭火點燃了漫天飛舞的團團皮毛,側殿中像是飄揚起一片火雨。天師寶印發出瑩瑩仙光,像是一輪皓月懸空,把周圍照得雪亮。
再看那些修為淺薄的持刀大漢,已然渾身浴血,東倒西歪的躺下了一大半。道門還丹高手當場拚鬥,這些粗通引氣之術的凡俗漢子,連散開的勁氣餘波也是難以抵受,隻剩下幾人正在地上來回翻滾,想撲滅沾到身上的殘火。
函秀真人調息回氣。承元真人卻加催真力,趁著俞和與函秀真人鬥法,真力稍泄的當口,把陽平治都功印又壓下了一尺,眼看這天師寶印離俞和的頂門,已不足三尺。
俞和心中發狠,又是一口舌尖真血咽下。一道炙熱的真元,宛如火線一般從關元內鼎中噴出,經由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直達指尖,他右手五指一搓,有兩顆雞卵大小,布滿雲紋的渾圓銀球,已落在掌中。
“兩儀離合,勘分陰陽;乾為陽,坤為陰;生為陽,死為陰;長為陽,滅為陰;異者主離,同者主合,表裏同歸一氣也。兩儀元磁離合劍,斬!”
俞和急頌咒語,他也是第一次使用這對長鈞子與柳真仙子特意為他祭煉的“兩儀元磁離合劍丸”。柳真仙子曾在劍丸匣中留字囑咐俞和,莫看這對劍丸其貌不揚,但運使起來威力甚大,而且此劍丸主攻伐,性子凶煞非常,使用時當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