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和看著寧青淩又把一排笛子收回了錦囊中,臉上啞然失笑。可小寧姑娘卻是認認真真的取出了一捆竹簡,依著上麵樂譜,開始一拍一拍的跟俞和講解起來。
這一教吹笛,寧青淩似乎來了莫大的興頭。她教得十分仔細,每一口氣息的運用,每一步指法的按捺,每一處曲調的轉折,她都要反反複複的教到俞和完全牢記為止。可俞和畢竟是初學樂器,手法笨拙不堪,氣息深淺和節律快慢更是把握不定,有時寧青淩急了,也不顧得避那男女之嫌了,她直接伸手掰住俞和的手指,一點點的糾正俞和的指法。
廣芸大家在太平咀附近建的園子,叫做“煙水茶園”,既供人飲茶聽曲,也教授音律。園中大都是從南海恒鼎園來的女修,也有新收入門下的弟子,可依舊是不留男修,故而俞和住在煙水茶園不遠處的憩客苑中。
這憩客苑依水而建,風景甚美,周圍也安靜,正是俞和調理傷勢的好地方。煙水茶園初建成一年多,而這幾個月又恰逢廣芸大家出門訪友,故而寧青淩身為大師姐坐鎮茶園,自然很是忙碌,不過小寧姑娘每天都會抽出一二個時辰去陪伴俞和,若天氣濕冷,便在屋中教俞和吹笛,若逢晴好,兩人就劃起一隻小舟,到湖中垂釣。日子過得頗為閑適。
柳真仙子給俞和吃的丹藥極為玄妙,藥力持續了三月不散,化作一團稠密的赤金色氤氳,團團裹住俞和的內丹。這金光如絲如霧,一點點的滲進內丹中,將那些細小裂縫彌補起來。三個月之後,俞和一顆內家還丹沉屙盡去,隱隱覺得功力竟還漲高了一大截,心生感應,他知道不久之後便可重起丹火,將內丹再燒煉一轉。
這三個月中,俞和勉強算是學會了那首“靜潭禪語”,而寧青淩又給了他一卷名為“金風散”的曲譜,說是這首曲子才符合俞和蓋世劍俠的身份。俞和雖然學會了“靜潭禪語”,但他笛法尚淺,自己吹出來卻是似是而非,並沒有多少凝神淨心的妙效,還是寧青淩每天都為他把這曲子吹奏七遍,俞和一邊聽,一邊默念《清淨坐忘素心文》,有好幾次,他就在笛聲中沉沉的睡去。
情劫起於心動,止於心平,俞和自己刻意不去想,又有了寧青淩日日吹笛撫慰,時日一久,那心火也就漸漸熄盡了。
俞和知道寧青淩平時很是忙碌,還要抽出時間來陪自己,頗為辛苦,叨擾得久了,俞和自己也覺得愧疚。起初小住了一個月,俞和就提出要走,可寧青淩怎麼也不肯,之後俞和三番五次提出要回羅霄,說得多了,寧青淩竟有些生氣。直到三個多月後,俞和一身傷勢盡複,寧青淩知道不好再挽留了,兩人走到水邊相對而立,小寧姑娘一臉依依不舍。
“我前段時間倒是得了一具瑤琴法器,這次出門匆忙,沒帶在身邊,下回給寧師妹再送來,權作承蒙師妹傳道授業的謝禮。”
“師兄莫要一去數年不來,若讓師妹等著著急,小心我上門去討。”寧青淩頗不自然的笑了笑。
“這次勞煩師妹,陪伴俞和養傷,此恩記在心中。叨擾了這麼許久,我可須得回山去了,未能拜見廣芸大家,還請師妹代我向她請安。”俞和攏手一揖。
“此去羅霄並不遙遠,師妹就不送了,願師兄一路平安。無論何時,師兄如有閑暇,還盼來此小住幾日。”
俞和點點頭,朝寧青淩笑了笑,縱身而起,劍光穿破雲霧,直向羅霄而去。
寧青淩望著俞和禦劍遠去,幽幽的歎了口氣,喃喃的念道:“師兄,盼你心中也能惦記著青淩,而不是將我當做那陸曉溪的影子才好。”
俞和不懂得女兒家的柔腸百轉,他一路朝羅霄疾飛。三月未歸,頗有點歸心似箭的感覺。可惜俞和卻不知道,雖隻有區區三個月,但世易時移,山門中的很多事情,如今已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