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愉悅身心,樂以忘憂(1)(2 / 3)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非是為了使自己更加快樂幸福而已。

曾記得哪位作家說過:“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果說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人的一生無論怎樣艱苦困難,須自己親身經曆,別人是無法代替的,生活是屬於自己的。學會快樂地生活,最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心態。其實每個人都有感情的波動,每個人都會有脆弱和堅強的一麵,苦樂全憑自己的判斷。每件事情的好與壞,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情總是患得患失,顧前想後,那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能力。倒不是說這是個缺點或者是軟弱的表現,但有時候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優柔懦弱的性情確實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煩惱和痛苦。

該舍就舍,該留則留,不要既想留也想舍,那樣,你永遠會被這種思想負擔所累,而無法找到真正的快樂。

對於事情的對與錯、是與非,應該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觀點,如果自己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然後堅定不移地朝這個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正確把握大方向,才能有心情去尋求每一天的快樂之源。

感謝上帝,事情還不算太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遭遇不好的事情,也許就是命運扭轉的征兆。

馬克·吐溫說過:“幸福就像夕陽——人人都可以看見,但多數人的眼睛卻望向別的地方,因而錯過了機會。”快樂也是如此,通常讓我們感到快樂的地方,往往也正是我們最應該快樂的地方。

有一次在一個演講會場,一位男主講人說,每當遇到挫折時,他所說的第一句話一定是:“感謝上帝!”其實他並不信教。

他笑著說:“我是感謝上天讓我又有了更了解自己的機會,哪裏會跌跤,也就反映出自己哪裏還可以更強壯,一想到可以變得更好,當然要謝天謝地囉!”

這真是個樂觀主義者的精彩演出,他把挫折看成是認識自我的大好機會,並願意從中學習,讓自己不斷進步。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醫生,想要多了解自己,就從多觀察自己開始吧!任何時候都是省察自己、發現自我、尋覓快樂的最佳良機。例如,你平日勤奮工作,主管卻提拔了擅長交際的小李,與其大歎豈有此理,不如想想,原來是自己的人際關係做得不夠好,現在有機會知道這點還挺不錯,總比日後吃更大的虧時再後悔好。

在平常的點滴中尋找快樂、樂觀、豁達的自我吧,把一切變成進步的動力,如此一來,你就能真正從生活中獲益。樂觀不會造成傷害,你總是可以待會兒再哭。約克教授有句口頭禪:“事情還不算太糟!”表示目前的狀況其實還算不錯。

他常碰到這樣的情形,研究進行得不順利,做學生的去求救:“怎麼辦?幾個月的心血都毀了!”約克教授通常會花兩分鍾看看手上的報告,然後拍拍學生的肩,笑著說:“事情還不算太糟!”接著和學生出去走走,花兩個小時對學生進行開導,於是第二天,學生們又開心地進研究室繼續工作。

有一次,約克太太車禍撞斷了一條腿,聞訊後學生們匆匆忙忙趕到醫院,沒料到約克教授仍麵帶微笑地說:“還有一條腿沒事兒,事情還不算太糟!”

就是他這份始終樂觀的態度,使他在任何困境中仍能找到值得慶幸的地方,保持熱忱不絕望,並且進一步將危機變成轉機。他的學生們也學會了這種樂觀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