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來自內心的燦爛
關照心靈,才有快樂
關照自己的心靈,也是給自己一份怡然的快樂。
有人對我們說,簡單就快樂,一個單純的人過著單純的生活就快樂。可是,生活什麼時候給過人單純的快樂呢?命運總會把人推到連綿不斷的放棄與選擇麵前:事業的追求是快樂的,可為著一種體製的需要,你不得不走上另一個不適合的崗位;享受愛情是快樂的,可為著生存的需要,你又不得不為養兒育女奔波勞碌;活出個性是快樂的,可為著行事做人的標準,你又不得不循規蹈矩以求公眾的認可;活著是快樂的,可為著一種自然的法製,你又不得不痛苦地麵對死亡!
那麼,人生就沒有快樂可言了嗎?當然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總會從煩惱重重的人生中享受到他們所需求的歡樂!也正如一句話所言,沒有不快樂的時代,隻有不快樂的人。
很多人都說,這是個浮躁的年代,大家都浮躁地活著,忙著各種自以為重要的事,忙到忘掉忙的目的。說世界浮躁的人自己也浮躁著,說自己浮躁的人好像也不打算改變浮躁,因為讓浮躁存在的理由遍地都是,而寧靜,找不到滋生的土壤。
重要的是,需要全力以赴的事的確很多,它們擁擠著,把可憐的心靈擠到角落裏,冰凍著,麻木著,使其漸漸失掉生氣。如果你想和這樣忙碌的人談心靈的需要,他不是看你閑極無聊,就是當你神經脆弱。
好在世界永遠多姿多彩,知道關照自己心靈的人還大有人在。在很多人看來,最渴求的快樂,是一個人獨處時,找到一片心靈的淨土,不理會世事的喧囂。而多少人在日複一日的機械忙碌中,在大大小小的應酬中,在杯盤交錯、酒酣耳熱中,完全忽略了心靈的需要。他們生活得很忙碌,他們的錢越掙越多,他們的事業也日益輝煌,但是,他們的心靈越來越粗糙,粗糙到失去感受美好和快樂的能力,甚至不再會被任何東西所感動。
人類創造出一個自我的世界,原本是要給自己幸福和快樂的,而結果往往是被這個世界所挾持,以至於忘掉了人生本來的目的,這是多麼令人悲哀的事啊!然而人總有逃離世界、回歸本真的欲望,這不是精神的脆弱,也不是無聊的追求,而是人在本質上真正的需要。所以,多留一點時間照拂自己的心靈,應該是我們對自己的慈悲。
關照自己的心靈,也是給自己一份怡然的快樂。
擁有恬淡的心情
快樂與否取決於美麗的心境——平時保持一種恬淡的心情,輕鬆地去享受人生的一些小樂趣就已足夠。
某日,無德禪師正在院子裏鋤草,迎麵走過來一位信徒向他施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信佛多年,卻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著他,反問道:“你現在都忙些什麼呢?”
信徒說:“人總不能活得太平庸了吧,為了讓門第顯赫,家人風光,我日夜操勞心力交瘁。”
無德禪師笑道:“怪不得你得不到快樂,原來你心裏裝滿了苦悶和勞累,哪裏還容得下快樂呢!”
信徒頓悟,大慚,叩謝而去。
我們生活中,也不乏信徒這樣的人,他們往往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活得春風得意了,或者功成名就了,他才算快樂。所以,平平淡淡的日子裏,我們應該時常提醒自己:心海是否陽光暖照?心路是否一片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