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檢查重要嗎?
整個懷孕過程及生產過程中的生理改變,都需要在產後漸漸調適,恢複至未懷孕以前時的生理狀態;而生產時所采取的醫療行為無論是自然生產或是剖宮產,也都應在這段時期內恢複正常。產後檢查就是對這一切變化的總檢查,對於以後的日常生活、夫妻生活或是可能引起的婦科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醫生會就哪些項目加以評估檢查呢?
(1)會陰傷口的檢視
會陰切開是產科常用的一種技術,其方法為在第二產程時切開會陰以避免會陰的撕裂傷,而於產後以縫線縫合。現在通常都是以可吸收的縫線縫合,不需要回門診拆線,等時間一到即可自行吸收。會陰切開後的生理不適,通常持續不會超過5—6天,因為會陰部血管豐富,愈合得非常快。產後檢查就是要檢視傷口愈合的情況,是否有紅、腫,甚至不正常分泌的現象,少部分會有瘺管的形成,這些現象都需加以及時治療。
(2)陰道的變化
產後3周內,陰道縮小且陰道皺褶開始出現恢複,但無法恢複至生產前的大小,此時可借會陰收縮運動,加強陰道口的緊張度和收縮力。產後很快就可做這項運動,並要配合其他產後運動一起進行。每家醫院或婦產科的產後病房,護士都應該提供這一方麵的教育以及資料,增加肌肉的收縮力以免產後陰道鬆弛的現象發生。在產後檢查時,醫生可檢視這方麵的肌肉強度,看是否需要加強。
(3)子宮頸
產後檢查時,可查看是否有不正常的細胞變化或是糜爛現象產生,可加以治療或是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4)惡露的評估
評估惡露是必要的,不僅可得知有無出血且可衡量子宮複舊的情況。由惡露的類型、量及黏稠度,可得知胎盤剝離部位的愈合情況。惡露顏色應從生產時的紅色,繼而呈漿性、白色。持續的紅惡露或紅惡露再現,是子宮複舊不全或延遲性產後出血的征象,或是很少見的絨毛細胞病變。而有臭味的惡露很可能是感染所致,故醫生可就此做一判斷,給予適當的治療。
(5)子宮的複舊
生產後第一天,子宮維持在臍部高度,然後每天下降約一指,在10~14天之內,子宮已恢複到其骨盆內的位置,無法再被觸摸到了。若是母乳哺育,則垂體後葉會受嬰兒吸吮的刺激而釋出縮宮素,增進子宮收縮,使子宮加速下降至骨盆內。若無感染或胎盤碎片殘留,子宮可望於4~6周內恢複至未懷孕前的體積。產後檢查則可檢查此複舊過程是否正常,並找出原因加以治療或改善。
(6)骨盆腔的觸診
有時懷孕期間會發生子宮或是子宮附屬器官腫瘤,產後檢查則可追蹤其大小變化,必要時可安排超聲波檢查。有時懷孕期間並無發現,而於產後檢查時發現腫瘤,可加以判斷並做正確的處理。
(7)懷孕並發症的追蹤
懷孕時並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懷孕合並症可於產後檢查追蹤是否恢複正常,通常應於產後漸漸恢複。若是產後檢查發現其仍未恢複正常,則應及時給予藥物治療。
(8)剖宮產傷口的檢視
許多原因造成無法自然生產時,剖宮產是惟一的選擇。剖宮產的傷口比自然生產的傷口複原慢,以開完刀第一天最難以忍受。子宮收縮的疼痛加上傷口的疼痛令人無法控製,可借止痛藥物來加以緩解。而現今在麻醉醫師的配合下,手術後疼痛控製已徹底解決。產後檢查時,也檢視傷口愈合情況,是否有紅腫及不正常分泌物,或是血腫塊的產生。
總之,產後檢查是懷孕過程、生產過程及產後調適過程的總檢查。凡是因懷孕而產生的生理變化,如體重、皮膚、血壓、糖尿病、痔瘡、乳房、傷口等問題均可做一徹底的檢視,以便及早發現問題。而產後的月經、婦科問題及如何避孕可借此機會向醫生詢問。
現今的社會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高,大多數人都不希望因懷孕及生產使生活完全改變,甚至影響夫妻感情。所以,產後的調適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這段時間內恢複未懷孕以前的體態及功能,需要你與自己的丈夫、護理人員及醫生溝通配合,更重要的是你的耐心、毅力以及丈夫的支持。
為什麼說產後檢查能為你的健康把關?
產婦在經曆了懷孕中的期待與興奮,以及陣痛分娩的辛酸之後,一般人總把產後期視為順利無事的一段休息時間。
實際上,大多數孕婦的確能在坐月子期間,享受新生命出世及初為人母的喜悅。
千萬不能忽視可能發生在產後的生理、心理問題,應該及時進行產後檢查。有些婦女把常規的“產後檢查”視為多此一舉,從而失去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契機。
到底產後檢查能提供一般產婦哪些幫助?又能發揮多少臨床作用呢?
(1)子宮收縮不良的早期診測
子宮收縮不良,是指子宮無法依正常的形態複舊,仍停留在腫大的狀態。胎盤碎片的殘留與感染,是造成子宮收縮不良的主因。
產後檢查,若發現子宮在預期恢複高度以上時,即應懷疑是否為子宮收縮不良。此外,孕婦如果在產後發現惡露無法由紅色轉為漿性再轉變為白色,或者是產後一直有惡臭分泌物及背痛現象,也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的一個早期征兆。
子宮收縮不良,常在產後4~6周的檢查中發現。通常醫生作雙手內診時,可發現一個腫大且較正常軟的子宮。
早期診斷出子宮收縮不良時,可先采取藥物治療;若藥物治療無效時,也可安排子宮刮除術,以清除殘留的胎盤組織,避免大出血的發生。
(2)產後感染的預防
產後感染是指伴隨著生產而來的生殖道感染,最常見的是子宮炎、子宮內膜炎。早期的產後感染局限在子宮腔,但是到了中末期,會通過淋巴液及血液蔓延成為一種漸進性疾病,而成為腹膜炎或骨盆結締組織炎。
產後感染的初期症狀包括下腹疼痛、背痛、發燒、惡臭分泌物、惡心、嘔吐。
到了末期,則可能出現寒戰、無力、嗜睡、子宮出血、心跳過速等症狀。
產後定期檢查,可早期發現產後感染的征兆,采取必要的藥物、飲食治療等措施,以減少更嚴重的後遺症發生。
(3)避免血栓栓塞疾病
大約1%自然生產的產婦及2%剖宮產的產婦,會發生血栓栓塞疾病。雖然這一疾病也可能發生於產前,但是一般仍以產後為多,故被視為產後合並症之一。
靜脈血栓形成,是指產後積血於深部或淺部靜脈,並會伴隨著血塊脫落,造成肺栓塞的危險。
導致產後血栓形成的因素包括:
①某些凝血因子量的增加。
②產後血小板增多症(增加血液中血小板量)。
③血小板黏稠度增加。
④蛻膜、胎盤以及胎膜釋放凝血激素。
⑤蛋白溶解抑製素的量增加。其誘因則包括:肥胖、高齡產婦、多產婦、麻醉不當、貧血、體溫過低、心髒病、使用退奶藥物等。
由於產婦對於靜脈血栓發生的情況往往不是十分清楚,所以需借下列各種方法進行診斷,如病史、理學檢查、阻塞性環節阻力靜脈攝影、超聲波攝影。
這些都要在進行常規的產後檢查時,才有可能被檢測出。
(4)產後精神疾病的疏解
很多不同類型的精神疾患,會發生於產後階段。其中最常見的是產後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