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9章 老年人如何飲水(1 / 1)

人一旦進入老年,組織器官代謝能力就會降低,出現慢性脫水現象,導致一些疾病的出現。如皮膚細胞水分減少,會造成皮下組織和彈性組織的數量減少。皮脂腺分泌水分降低,使皮膚變得幹燥粗糙,皺紋增多。水分的不足還會使唾液、膽汁、胃液等體液的分泌量減少,致使消化功能障礙,引起便秘等。因此,老年人應該養成每天多喝水的習慣。每天堅持飲水1000~1500毫升,並在每天的清晨和睡前適量飲用溫開水。

另外,腹瀉也會導致老年人體內嚴重缺水。所以,除了要服用止瀉藥物外,還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

老年人飲水的最佳時間為:

(1)睡前。據專家研究,老年人晚間睡前不飲水,可導致血漿濃縮、血液粘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能力亢進,從而促進體內血栓形成。對於老年人或患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人,睡前飲杯水,可以預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習慣睡前飲水,怕夜間起床排尿。其實老年人膀胱萎縮,容量減少,不飲水照樣要起床排尿。

(2)半夜。老年人由於腎髒收縮功能減退,夜間尿多,這就導致體內缺水,易使血流粘稠,心腦血流阻力加大,易引發心腦血管病變。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因血管內膜發生變化,血液粘滯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腦中風,夜間缺水更加大了這種危險。因而,半夜飲水很重要。

(3)起床後。老年人在夜間睡眠時,因排尿、出汗、呼吸,體內相對缺水,導致血液濃縮、血流緩慢、機體代謝物積存。起床後飲杯水,可使血液健康循環,有預防高血壓、腦血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作用。飲水後適當跑跑步更有益處,水分可使胃腸道保持清潔,還有助於肝髒的解毒以及內分泌功能的改善,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咽喉炎、關節炎和某些皮膚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