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7章 老年人便秘不可隨意用瀉藥(1 / 1)

張老伯的大便問題已經是20多年的“老大難”了。他在家裏都準備了黃連上清丸,每遇大便不通,就服上半包或一包。開始時藥很靈驗,後來一包不行改兩包,或兩種瀉藥一起吃,近年來用成藥無效了,每天靠番瀉葉過日子。

最近,張老伯的情況不大好,他已經五天沒有解大便了。這可急壞了張大媽,用了好多藥都無濟於事,隻好送他到醫院灌腸,誰知這一招也不靈了,為了安全,醫生勸張老伯住進了醫院。經檢查,老伯直腸中沒有堵塞,大量糞便停滯在結腸,是長期濫用瀉藥的後果。

1.老人用瀉藥物效差害處多

張老伯的問題出在哪裏呢?這還要從中醫對老年便秘的特殊認知說起。中醫認為,老年人隨著衰老的自然進程,髒腑功能衰退,便秘者大多屬於虛症。但是,一般老年人不了解這種體質的特殊性,經常用大黃或以大黃為主的中成藥通便,使原本虛弱的髒腑功能能更加虛弱,不但達不到通便的目的,反麵會誘發其他疾病。

清熱通便藥又稱峻瀉下藥,酚酞、果導片、三醋酚汀等西藥,都屬於刺激性瀉藥。這些藥物長期反複對腸道刺激,會使腸黏膜應激性減退,造成即使有糞便在腸中停留、腸道也無動於衷的狀況。此時,無瀉藥刺激就無法解便,而瀉藥劑量則越用越大,由此惡性循環,終致頑固性便秘。

老年人便秘起初可能僅有腹脹,不敢多吃;嚴重時頭暈頭脹,煩躁失眠,坐臥不寧,易怒,甚至嘔吐腹痛;有的因便秘誘發痔瘡、肛裂出血、腸梗陰、疝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更危險,可能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紊亂、高血壓、卒中等。有報道,患有心髒病的老人,約10%的死亡誘因就是是大便不通。

中醫把以上老人因中焦(脾胃)氣虛、運化無力,腸蠕動緩慢而致的大便不暢,稱為虛秘,治以補氣健脾、活力潤燥為主。凡老人功能性大便不通暢,或糞便先硬後軟,3天~5天不解大便,有放屁,但屁不多,並有氣短無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口不渴,尿不黃,腹脹等,即可用本法。

2.小藥方解除便秘痛

這是有一係列經驗方,主要藥物有黃芪、石斛、火麻仁、當歸、紅花、桃仁、肉蓯蓉等。一劑藥放進藥罐(非金屬的),加冷水浸泡1小時左右,使水淹過藥渣麵1~2厘米,用小火加熱至沸後20~30分鍾,倒出藥液,加冷水再煮,連煎三次,合藥汁液,分三次服用。一般中、晚餐後及夜間10點各服一次。次晨定時上廁所排大便,如果腹瀉便稀,說明應減少藥量,可改為一日服兩次;假如隔日一次大便,屬正常,兩星期後可逐漸減少服藥,如可改為每晚10點服一次。一般堅持4星期可明顯見效,8星期後如大便正常,即可停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