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病多,需要藥物治療,但怎樣用藥卻大有講究。為了提高療效,減少和避免副作用,用藥時要做到五“忌”:
1.忌不遵醫囑
據調查,75歲以上的老年病人,約有3/5的人不按醫囑服藥。這是當前老年人藥物治療效果差而影響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一定要認真執行醫囑,按醫生處方,按時、按量、按療程用藥,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種類和劑量。對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結核病、癲癇等,尤其要堅持長期、合理、係統用藥,否則將嚴重影響療程,甚至引起不良後果。
2.忌偏聽偏信
有的病人,特別是那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人,容易偏聽、偏信各種傳媒的廣告宣傳,因而迷信進口藥、新藥、特藥、包裝精美及價格昂貴的藥品,這是當前許多病人藥不對症、療效不佳以及醫藥費大量超支,或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相信醫生,根據病情選擇安全高效、使用方便、針對性強的藥物。
3.忌自作主張
有的慢性病人自認為“久病成良醫”,患病後不是請醫生診治而是自作主張,盲目打針服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必須禁止。
4.忌多多益善
醫生用藥治病的基本原則是寧少勿多,寧精勿濫,可用可不用的藥物盡量不用,因為任何一種藥物都有不良反應。但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老年病人,特別是身患多種疾病的慢性病人,求治心切,四處求醫,用藥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少則3~4種,甚至10多種藥物聯用、混用,這是十分危險的。聯合用藥不當可發生藥物抗異,使療效減弱,毒副作用增多,甚至會導致嚴重不良後果。
5.忌避簡就繁
有的老年病人,本來口服能治好的病要求打針,肌肉注射就行的則要求靜脈注射,靜脈注射能行的則要求“打吊針”,這也是用藥的誤區之一。給藥方法很多,必須根據病情和藥物種類,以及藥物吸收、代謝、轉化、排泄等情況,由醫生確定。口服給藥簡便、經濟、安全,凡神誌清楚,又能主動配合的病人都應優先口服,危重病人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