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冠心病的定義是:由於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或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冠脈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間不平衡而導致的心肌損害。本病的基本病變是供應心肌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故其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簡稱為冠心病。
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可能猝死。心電圖、心肌酶測定、放射性核素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能進一步明確診斷。控製血壓、血脂、體重和戒煙能有效防止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1.冠心病的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一些患者青年時期就可以出現動脈硬化早期病變,如多見於動脈的脂肪條紋,也可以發展成早期斑塊。冠狀動脈長年累月地暴露在多種動脈硬化危險因素下(如血脂異常),逐漸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粥樣硬化斑塊。這種病理變化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加重,所以老年人冠狀動脈往往有或輕或重的粥樣硬化病變,冠脈內膜完全光滑的老年人是極少的。冠脈斑塊的進展可以導致血流不通暢,臨床上出現供血不足的現象;斑塊表麵內皮的損傷、腐蝕,或者斑塊破裂、局部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發生的原因(如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性猝死)。冠心病的早期預防可以通過全麵控製危險因素,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延緩形成或早期病變停止進展,從而避免臨床冠心病的發生。
2.冠心病發病多在老年期
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許多疾病已得到有效控製,人們壽命明顯延長,老年期可能長達30~40年,同時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普遍提高。但冠心病發病多在老年期,是僅次於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死亡原因。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隨增齡而加重,導致老年人患冠心病的絕對危險大於中年人。老年人控製動脈硬化危險因素仍有使病變停止進展甚至減輕的作用,防止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發生,對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延長壽命是十分有利的。
3.冠心病的預防
預防冠心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是最基本的防治措施。建議進行有規律的運動,運動量為每天至少消耗200千卡的熱量,食物總熱量以維持理想體重、防止超重為宜。此外要戒煙,常規檢查血清膽固醇與血壓。食物脂肪占總熱量的25%~35%(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建議中定為30%),其中飽和脂肪不高於7%,單不飽和脂肪最多20%,多不飽和脂肪可達10%,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5%,食物可溶性纖維10~25克/天,植物固醇類2克/天,膽固醇200毫克/天(蛋黃每周限2個)。
另外,在節日期間,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興奮和緊張。對於打牌、下棋等競爭性較強的文娛活動,一定要控製時間不能長,強度不能大,保持良好的心情狀態。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以防增加血流速度,加重心髒負擔,誘發心絞痛。注意保持樂觀精神,勞逸結合,睡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