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中年、老年人群中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尤其是體胖者,或有糖尿病家庭史者,比較容易得此病。它是慢性高血糖狀態所致的一組綜合症,病因複雜多樣,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不過,糖尿病與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習慣、以及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
糖尿病可分為原發性糖尿病和繼發性糖尿病兩類。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一般是,口渴、多飲、多尿、多食及體重減輕等,俗稱“三多一少”症狀。人體新陳代謝紊亂,甚至發生酮症酸中毒、進行性腎病、視網膜等微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及白內障等並發症。
目前對於糖尿病尚無根治方法,但可以通過飲食控製、藥物治療及體力活動相結合的治療措施,使病人身體達到“條件健康”標準。
飲食控製,是糖尿病的基本療法。糖尿病人須控製飲食,尤其是一些輕型糖尿病人,如飲食控製得當,病情可明顯好轉,有的可基本治愈。即使一些老年重型糖尿病人,控製飲食後也可減輕症狀,並可以提高降糖藥物的療效,從而減少藥物用量。患者最好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身高標準體重,計算出自己每天所需熱量,以便根據活動情況適當調整攝入的總熱量。通常按每公斤體重32~36千卡計算,肥胖者可酌量減少。然後分別安排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的數量。
每天所需蛋白質的總量,應按每公斤體重1~1.5克計算,從總熱量中減去蛋白質所產生的量,剩餘的熱量由糖和脂肪補充。糖與脂肪的比例為2.5:1;糖應占總熱量的50%~65%,脂肪產生的熱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40%,並應盡量選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主食在早、午、晚餐中的分配為1/5、2/5、2/5.
凡易引起糖尿病人血糖急驟升高的各種食品,應列入禁忌範圍。一般情況下應禁食純糖及各種水果糖、糕類等多糖的食物。主食也要嚴格限量,且宜少吃精米白麵,多吃粗糧及各種蔬菜等多纖維食物。
蛋白質供給要充足。因為糖尿病人的代謝紊亂,蛋白質分解過速,損失較多,故應補充適量奶、蛋、瘦肉、豆製品等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但食量也不能過多,因過多的蛋白質可在體內轉變成糖和脂肪,甚至誘發酮症酸中毒。
脂肪攝入量應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病人每日攝入量為50~60克。身體消瘦的病人由於限製糖量後,熱量來源不足,可適當增加脂肪攝入量。肥胖病人脂肪攝入量,每日不宜超過40克。為了預防動脈硬化,最好食用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還要限製高膽固醇食品,將膽固醇限製在每日300毫克以下,盡量少吃腦髓、魚子、魷魚、蛋黃、肥肉、動物內髒等。還應少吃煎炸食品,因食物經高溫油炸後,常會破壞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
適量的體育活動及體力勞動也可以使高血糖下降。病人可根據情況選擇適當的體療負荷量。過量的運動量,有時反使血糖上升。此外,糖尿病人應忌過度勞累、緊張、激動、焦慮等,否則會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