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孩子發燒的飲食安排(1 / 1)

發燒的孩子飲食要根據病種來定,發燒時還可能並發胃腸功能失調。因此,一定要根據病情、病種來確定飲食內容。一般來說,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增高為13%,每日每千克體重需熱量168~209千焦(40~50千卡),發燒本身會燃燒體內的能量。

發燒時宜進食清淡、易消化、多水分的食品與飲料,如綠豆湯、果汁、西瓜汁、衝藕粉、稀粥等,每日進液量應達到2000毫升左右。鹽攝入量應根據出汗而定,要比平時稍多些。如有大量腹瀉及嘔吐,則應酌情補充電解質,鉀的來源應以果汁和蔬菜為主。蛋白質攝入量對於急性發燒的恢複期、間歇性發熱、較長時期的消耗和慢性長期內傷發熱者應予以重視,以避免負氮平衡,蛋白質供給量應按每天每千克體重1~1.5克。蛋白質主要來源應以豆製品如豆奶、豆腐等,以及牛奶、鮮魚、瘦肉、蛋類等為佳。

發燒恢複期、高燒間歇期可根據孩子胃腸功能適當增加飲食量,以達到總熱能和正氮平衡,從而促進身體恢複。總熱能除蛋白質外,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加適量脂肪組成。因為即使蛋白質質量很高,也不能達到正氮平衡。短期發燒的孩子,則不必過分強調(碳水化合物食物主要是麵食)。

另外,引起胃腸功能減退,不能正常進食時,應暫時禁食。胃腸功能失調時,過量食物不僅會加重病情,而且未經消化的大分子物質可通過受損黏膜而進入體內,誘發某些變態反應性疾病。這時,要維持孩子的營養狀況,可給予口服或鼻飼注入營養素飲食,或是通過腸外的途徑供給。經靜脈注射供給各種營養製劑,如葡萄糖液、生理鹽水等。待胃腸功能恢複時,即可恢複飲食治療。發燒時伴有某髒器突出表現者,要根據病種不同,合理安排飲食。比如肝炎、腎炎引起發燒的孩子,必須根據病情需要來合理安排蛋白質、食鹽等營養素的用量。另外,發燒期或剛退燒時,忌油膩、油炸食品,以及辛辣等有刺激性調味品。

總之,發燒的孩子一定要根據病種、病情需要補充相應的營養素。一般要補充充足的水分、無機鹽、維生素、蛋白質和熱量。食物要清淡易消化,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如果飲食得當,將對孩子恢複健康、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