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謀劃暫且不說,司馬乂僅憑這些細節就覺得李峻是個用兵的能人。
另外,為兵為將者,殺戮是常事,司馬乂本身就是個殺伐果斷的人。
若是將婦人之仁用於戰陣之上,被殺就成了必然,慈不掌兵便是如此。
司馬乂知曉李峻善戰,但他卻發現李峻並非是個冷血的人。
司馬乂讓人去過坪鄉,也讓人到滎陽探訪過。在他看來,李峻的一些作為簡直就是個宅心仁厚的君子,體恤貧苦的好官。
這樣的人雖也有無情之時,但與冷血卻毫不相幹。
洛陽城內有多少這樣的朝官呢?洛陽城外又能有幾個如此的將軍呢?
當下,長沙王司馬乂對李峻不存任何的疑心。
他決定在此役後要重用李峻,讓李峻輔佐他來平定這個即將崩塌的王朝。
“世回,晉陽城與濮陽那邊的情況如何了?”
司馬乂知曉東海王的征討大軍陷入了困境,這原本也是在計劃當中,但他沒想到一開局便會如此,這讓整個計劃處於不利的狀況。
東邊戰事的情報多數來自於滎陽,司馬乂也隻有依靠李峻才能詳細了解那邊的戰況。
“不太樂觀,東海王的幾路兵馬都被纏住了,屬下已經通知滎陽兵騎馳援苟晞了。”
苟晞心向長沙王府,對其救援本無異議,但李峻還是解釋道:“明公,東海王延誤了戰機才會如此,但他不能敗。”
李峻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司馬乂也清楚東海王不能敗的原因。
如果全部的壓力都逼向洛陽,司馬乂抗不住,洛陽城也根本守不住。
司馬乂點頭道:“本王明白這其中的利害,我已經讓常山王輿領兵攻擊鄴城了,希望能緩解並州的壓力。”
李峻知曉司馬乂在各處都隱藏了一些兵力,能在此時調動這些力量,足可見司馬乂也是在做最緊要的一搏。
“明公,鄴城的右路軍已經臨近孟縣,咱們的水軍也在大河上布置妥當。屬下覺得應該在孟津一線做一次阻擊,殺一殺那些人的銳氣。”
想將鄴城的右路軍攔在河陽,僅憑滎陽的水軍是無法辦到,李峻不會固執到賠上自己的全部水軍。
鄴城右路軍入孟津是個必然,如何應對才是關鍵。
司馬乂讚同李峻的提議,他知道眼下洛陽城的兵力根本守不住河橋,就算毀了河橋也無濟於事,還不如多思慮一下迎敵的策略。
司馬乂研究了一番與圖,抬頭對李峻道:“世回,你到孟津去打這阻擊,如何?”
這並非是考較李峻的用兵,當下的司馬乂哪裏會有這樣的心思?他是將首戰的勝利寄望於李峻,也相信李峻有這個能力。
李峻毫不遲疑地應道:“沒問題,世回願打這頭陣。”
“好...”
司馬乂見李峻回答得幹脆,心中也是高興,隨即說道:“世回,你領五千中軍,本王再讓宋洪與王瑚各領兩千兵馬助你,如何?”
給李峻近萬的精兵,這已經是司馬乂能做到的最大支持了。
“多謝明公。”李峻起身領命。
這九千兵馬並非是散兵遊勇,而是城中真正的精兵。
如此的精兵強將本就不多,剩下的既要守城,還要隨時增援宜陽的皇甫商與緱氏的上官祀,司馬乂的這一決定實屬不易。
既然戰事即將開始,同是熱血之年的司馬乂也並非是懦弱之輩。在與李峻推演了一番奇襲之策後,他決定領兵至緱氏縣。
司馬乂要同上官祀一起迎擊鄴城的左路軍,期望左右兩邊都能打出勝績,以此來增強將士們守城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