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規則:注意力第一
新規則:學會聲譽管理
2005年12月27日,成都,在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演講會上,一場PK大戰即將進行,PK的雙方,一個早有準備,一個毫不知情。
在郎鹹平完成對中國國企改革、醫療改革、教育改革、西部開發等焦點問題的演講後,四川長虹董事長趙勇第一個站了起來,向郎鹹平發起提問挑戰,郎鹹平立即回應,這場辯論逐漸演變成情緒化的爭吵,其濃重的火藥味很快被媒體捕捉到,迅速成為焦點事件。
據媒體報道,趙勇看到郎鹹平將出席在成都銀河王朝酒店舉辦一場有關西部開發的演講消息後,趙勇親自掏錢買了票,並專程趕到成都,並早早入場坐在了第一排。趙勇的反擊顯然也是精心準備。但是,根據現場的錄音整理來看,趙勇的反擊變成了對個人品牌的不利。
趙勇問:我想問的是朝華科技裏有我的同學嗎?
郎鹹平答:有沒有同學不重要。我告訴你,長虹裏也有我的學生在裏麵,我才會知道這麼多事,公理自在人心(場下激烈掌聲)!我講的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不是個人的小問題!
在分析趙勇PK郎鹹平事件之前,不妨先回放一下郎鹹平的另兩次PK事件:張瑞敏PK郎鹹平、李東生PK郎鹹平。對於郎鹹平的質疑,張瑞敏采取了“回避”的態度,“海爾根本沒必要回應郎鹹平的任何批評,海爾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在海外市場上穩紮穩打”。張瑞敏的反擊是通過海爾的公關途徑,發表聲明稱,“郎先生發表的文章是以‘海爾是國有企業’為前提的,眾所周知,海爾不是國有企業。”
李東生的回應更絕,他反問:“郎鹹平是誰?”
相對於其他人的保守反擊,趙勇的舉動非常出人意料,但是,商業畢竟是商業,趙勇二字代表的不僅是趙勇自己,更是代表一個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趙勇PK郎鹹平”事件也給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家提供了一個案例:知名企業家在麵對危機時如何采取更職業化的策略?如何管理自己的公眾形象?
事實上,這也顯現出一個巨大的公關陷阱:更多的注意力並不意味著好公關,如果這種注意力並不指向你的公關目標的話。當時,趙勇的邏輯可能是,這樣一來就能還我清白,事實上,更多人則把關注點放在看熱鬧上,在那樣的環境下,商業邏輯很容易被忽略。
另一個遭遇個人聲譽管理難題的是央視名嘴黃健翔。
2006年6月28日,法國與西班牙的比賽,CCTV解說員由原定的黃健翔臨時換為劉建宏。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在6月27日淩晨解說世界杯意大利與澳大利亞比賽時,黃健翔過分激動,言行失態。
這一天,意大利對澳大利亞的比賽結束時,黃健翔發出狂野怒評,“球進啦!比賽結束了!意大利隊獲得了勝利,淘汰了澳大利亞隊。他們沒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隊麵前,偉大的意大利!偉大的意大利的左後衛!馬爾蒂尼今天生日快樂!意大利萬歲!”
這一事件被稱為“解說門”,並在網絡上掀起了激烈討論。網絡上大概分為兩大派,一派是挺黃,一派是倒黃。
在很多人看來,作為體育演說,黃健翔隻是一次“激情解說”。不過,黃健翔的同事張斌的評價比較中肯:首先是失聲,然後是失態,對球迷來說是失禮,作為解說員是失常。事實上,這一事件也成為黃健翔日後離職CCTV的導火索。
不管如何,激情背後,這一事件甚至會帶來國家聲譽的危害。這一事件此前也有先例,2002年世界杯,黃健翔說韓國隊隻是靠裁判,最後中央電視台向韓國駐華大使館賠禮道歉。
從危機公關的角度來看,黃健翔“解說門”也有著典型性意義,那就是名人如何進行自己的聲譽管理,甚至代表了幾種常見的誤區:
1、非職業化的錯誤不可縱容,因為這背後體現的是嚴重的不職業化。
2、這是一個職業錯位。黃健翔當時的角色不是球迷,而是解說員,是CCTV發薪水的解說員。
3、對名人聲譽而言,適當的真情流露是人性化表現,宣泄本身就是錯誤。職業性格和個人性格要有所區分。
4、在發生危機後,黃健翔缺乏及時的溝通,而是采取鴕鳥政策,通過張斌發了一個道歉函,在網絡時代的今天,黃的這種自我保護型反應將給自身聲譽帶來更大危機。
5、對於公關危機,有錯誤就要承認,而且要及時反饋,辯解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6、魔鬼在細節之中,聲譽管理也在細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