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正激情不再。Garlinghouse稱,“雅虎正在失掉爭取成功的激情,很多人不是在嚐試自己解決問題而是‘我打電話給誰誰問一下’,他們沒有創業初期的激情並不敢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管理層像是都在一個水平線上慵懶的坐著,員工們也隻能等待‘有人打電話過來’。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而且獎懲係統也非常不完善,有很多人坐在重要的位置上什麼事都沒做卻拿了很多年高額的薪水,那些真正優秀的員工卻得不到什麼獎勵。”
可怕的官僚主義。Garlinghouse說,“雅虎管理層正逐漸缺乏主從關係,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你也不夠明確。管理層麵的臃腫和繁雜帶給公司的繁重難以卸掉的方方麵麵的包袱。我們確實是打算給用戶提供最好的產品,但過度的官僚化把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消滅掉了。很多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甚至非常相近,責任也基本相同,僅僅這點就帶給我們數不清的麻煩也拖累了公司的發展速度。”
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品牌危機並非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公司內部,而麵對這種內部危機,傳統的硬堵策略顯然失去了效力。\
即使對互聯網英雄李彥宏而言,他也沒有想到內部溝通不善會帶來如此大的危機。
2006年7月13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了首屆“百度世界”大會。與此同時,百度也進行了另一個動作,裁掉“企業軟件事業部”(簡稱ES),有數十名員工被裁。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登上各大媒體封麵的並非“百度世界”,卻是百度裁員事件,後來被稱為是百度“裁員門”。
有一名離職員工在網上開設博客,詳細透露裁員過程,一度稱為新聞源,並把“裁員門”推向高潮。
從裁員事件來看,一直想走大公司路子的李彥宏仍麵臨巨大的管理挑戰,相對於外部挑戰,這種內部挑戰更具殺傷力。百度讓我們見識到了凶猛的一麵,也暴露出管理的幼稚病。
在裁員的處理上,百度可能有很多現實的理由,比如害怕員工搞破壞,但是,由於沒有進行更好的內部溝通,或者找到合適的內部溝通策略,結果一個小的裁員事件卻製造出一個大危機。
張中鋒在自己博客裏這樣描述李彥宏的成長煩惱,“對百度來說,這個秋天的到來,全都是涼意和蕭瑟。人們仿佛也看到了那種涼意毫不留情地潛侵在那看起來原本茂盛的綠葉裏,眼看著變成部分的淡黃或者或深或淺的褐色,有的已開始由兩邊難看地卷起。”張中鋒給出了幾條危機管理建議:
1、盡快找回態度。承認錯誤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反倒會為自己贏得諒解期許的目光。為自己贏得空間和時間。這一點已被太多案例所證實。
2、正視自己,從觀念和心態上回到當初。回到創業初期那不息的夢想和可愛的令人感動的價值觀追求上。很多事的判斷,就會更加清晰。你的胸懷才會顯現。
3、事實證明,李彥宏並不適合同時做一個好的CEO,所以經營管理上的當務之急是找到一個更為合適的專職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