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跨界能力(Crossover)(1 / 1)

舊規則:隔行如隔山

新規則:一定要有跨界能力

Crossover正在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商業語言。Crossover代表什麼?Crossover原意是跨界合作,指的是兩個不同領域的合作。從字麵意思上來說,“Crossover”有“交叉、跨越”的含義。說的直白點,就是“混”出來的東西。

IDEO公司總經理湯姆·凱利則把這種跨界(Crossover)能力稱之為“異花傳粉者”,在他看來:

異花傳粉會產生神奇的效力,擁有這一本領的人,就擁有不可思議的魔力。即便是那些看起來完全不相幹的想法和概念,異花傳粉者也能將它們進行巧妙的嫁接,創造出神奇的新東西。他們創新的源泉通常是:將某種新發明或新辦法完美地移植到另一行業或另一領域,發揮作用,解決問題。

萊特兄弟則是從當時新興的自行車工業得到靈感,把自行車的材料和原理進行“跨界”,成功製造出了他們的第一架動力飛機。萊昂納多·達芬奇是文藝複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也是曆史上最偉大的“跨界”者之一,跨越畫家、建築學家、工程師、數學家和哲學家等。

對公司品牌而言,跨界(Crossover)是發動右腦攻勢的最佳武器。聯想新款ThinkPad筆記本T60就瞄上了F1,T60內部關鍵部分周圍采用了鎂鋁合金框架加固,這是一種類似於F1賽車的“防滾架”的設計。索尼愛立信的Walkman手機,其靈感就來源於索尼的Walkman。一直屈居二線品牌的華碩,憑借和林寶堅尼的“跨界”,一下子脫穎而出,融合跑車概念的筆記本在眾多產品中獨樹一幟。

對個人品牌而言,“跨界”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右腦思維工具。《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在中國演講時曾經自曝個人成功之道,他說,“我上學時數學學得很不好,科學課也不怎麼樣。告訴你吧,我從來沒有發明創造過一個點,哪怕是很小的一個點。但是,我很善於把不同的點連接起來。我經常有機會和一些非常有思想的人在一起討論,在他們的談話中有很多閃光點,而我的特長是把這些點子用不同的方式連接起來。‘世界是平的’的想法就是這樣得來的。而對於像我這樣的連點者來說,一個平坦的世界真是太好了。”這也是一種典型的“跨界”思維。

聯想創新設計中心總經理姚映佳曾經屢次利用“跨界”概念製造了商業的奇跡,從早期的天禧電腦,到後來的天驕、天逸等。“跨界”也代表著一種創新的思維方式,比如,聯想的設計團隊已經擴充到80多人的規模。據姚映佳介紹,在創新中心裏麵,大概有十幾類專業人員在一起工作,有設計師、心理學人員、材料學專業人士等,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去開發新的產品,聯想的創新中心設有不同的實驗室,如材料實驗室、焦點用戶測試實驗室等。

為了激發創意,使右腦跟左腦完美搭配,姚映佳的策略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姚映佳稱,“首先,你必須給他們空間,不要等級森嚴,要營造一定的文化和氛圍,不要給他們過多的專業要求,你可以給他方向但是不要給他細節。第二,創新需要效率和質量的平衡,設計也是門手藝,專業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有效率,做到專業深入。第三就是協作。第四是超越規矩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我們強調跨專業的專才,我們的工程師、設計師一起工作時是在互相影響和互相培訓。我們大概分為兩大塊:現有產品開發和工程研究。也是我們的左腦和右腦,我們叫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跨界”思維也是一種複合型思維模式,在扁平的世界裏,單一的思維模式顯然不夠用。對個人而言,要想實施“跨界”思維訓練,不妨先看一看全球最佳設計學院的訓練方式,不管是牛氣衝天的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芝加哥設計學院,還是卡內基·梅隆大學、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跨界”特征:

首先,它們是跨學科的,結合了工程、商業、涉及和社會科學,聘請了大批院校的教授和外部專家,把學生編組以團隊形式進行聯合授課。

第二,它們存在於設計學院和商學院裏,而且越來越多地以兩者交叉的方式出現,商學院增加了設計課程,工程學院也開設了創新中心,傳統的設計學院正在增補商業課程內容。

第三,設計學院的畢業生更搶手,他們都可謂是複合型人才和博學家,既是一個領域的專家,又能廣博眾家所長。

現在,開始你的“跨界”修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