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台灣作家吳淡如說得好:“好像要到某種年紀,在擁有某些東西之後,你才能夠悟到,你建構的人生像一棟華美的大廈,但隻有硬件,裏麵水管失修,配備不足,牆壁剝落,又很難找出原因來整修,除非你把整棟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會不知道你是誰,你也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是誰。”仔細體會這段話,說的不就是“舍不得、放不下”嗎?
很多時候,我們舍不得放棄一個在辭職之後並不會失去什麼的工作,舍不得放棄那些已經很久遠的往事,舍不得放棄對權力與金錢的追逐。於是,我們隻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健康與年華來得到自己想要的。但誰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認為珍貴的東西時,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關的日子卻像沙子一樣從指掌間溜走?我們也很少意識到掌中所握的生命沙子的數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撈不回來了。
快樂是佛家所說的那種境界——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如果一個人百種需求、千般計較,自然談不上是放下,又如何談得上去感受快樂呢?
心態平衡木
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自由。如果不懂得放下的藝術,我們就有可能會變得心胸狹隘。
§§§第四節讓冷漠在你這裏戛然而止
冷漠會在人的心中留下一塊冰,能讓冷漠之冰融化的人,便是聰明可愛的溫暖使者。
我們周圍不免有些人一貫冷漠,他(她)並不是針對某個人,這隻是他(她)為人的一種習慣。然而,冷漠待人並不好,會讓他人覺得寒冷。
不可否認,他(她)可能也沒有給你帶來過什麼溫暖,想想你平時是怎麼對待他(她)的?想必以冷漠回應冷漠是大多數人的態度吧!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誰也不願意拿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可是,如果你能讓他(她)的冷漠在你這裏戛然而止,那便是你人生的一大成功。
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的,這樣做不僅會讓你多了一個朋友,也許還為對方贏得了更多的朋友。
找一個機會去了解這個人,當他(她)對你冷漠時,回報他(她)一個微笑。仔細觀察他(她),認真留意他(她)今天的一切活動,當他(她)需要幫助時,主動去幫忙。不管用什麼方法,具體做什麼事,用你的行動去關心他(她)。其實,關心一個人並不難,關鍵在於你要留意他(她)生活中一點一滴。這樣做,再冷漠的人也有被感動的時候。
找一個機會和他(她)談談心,當你以心去和別人交換的時候,對方也會把心交給你,相2信你的誠意能夠化解對方心裏的寒冰。沒有人不需要朋友,也許他(她)也有什麼難言之隱,有什麼心靈之傷。當你主動送給他(她)友誼,給他(她)溫暖時,他(她)的冷漠便無法再通行。
如果你可以,告訴他(她)其實大家都很關心他(她),都很想和他(她)交朋友,隻是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希望他(她)能敞開心扉,接納周圍關心他(她)的朋友。
心態平衡木
冷漠會在人的心中留下一塊冰,能讓冷漠之冰融化的人,便是聰明可愛的溫暖使者。
§§§第五節把煩惱寫在沙灘上
人一旦進入紅塵的軌道,就在忙碌中忘了自我,忘了快樂,忘了滿足,隻記得煩惱。煩惱來自於執著,來自於對塵世的追求。其實,煩惱的本質就像寫在沙灘上的字,海水一衝就消失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中年人,曾經想要的家庭事業都有了,但是他感到彷徨無奈,覺得生命空虛。後來,他心靈空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隻好去看醫生。
醫生給他開了幾個處方,分四帖藥放在藥袋裏,讓他去海邊服藥。服藥時間分別為九點、十二點、下午三點和五點。
九點整,他打開第一帖藥,裏麵沒有藥,隻寫了兩個字“聆聽”。他坐下來,聽到了風的聲音、海浪的聲音,甚至還聽到了自己的心跳節拍和大自然的節奏合在一起跳動。他覺得身心都得到了清洗。他想:我有多久沒這麼安靜地坐下來傾聽了?
到了中午,他打開第二帖藥,上麵寫著“回憶”兩個字。他開始從聆聽轉到回憶,回憶自己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歡樂,回憶青年時期的艱難創業,他想到了父母的慈愛,兄弟、朋友的情誼,他感覺到生命的熱情重新在體內燃燒起來了。
下午三點,他打開第三帖藥,上麵寫著“檢討你的動機”。他想起早年的創業是為了熱情地工作,等到事業有成,則又隻顧掙錢,失去了經營事業的喜悅;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失去了對別人的關懷。想到這兒,他開始有所醒悟了。
下午五點,他打開最後一帖藥,上麵寫著“把煩惱寫在沙灘上”。他走進離海最近的沙灘,寫下“煩惱”二字,一個波浪很快上來淹沒了他的“煩惱”,沙灘上又是一片平坦!
當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時,他再度恢複了生命的活力,他的空虛無奈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