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第2章生活是一門平衡的藝術2(1 / 2)

你隨時都可以感受到來自生活的幸福,前提是你懂得知足。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生活,即使是經曆苦楚,也能做到心滿意足。

我們每天都要經曆不同的事情,隨著事情發展的好壞,我們的心情會跟著起伏。於是,從表麵上來看,是事情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情。但是,事情的存在是客觀的,不論心情好壞,我們都不可能讓已經發生的事情消失或者發生改變。我們所謂的“好”與“壞”,不過是在自己的心裏給事物下的定義。好的程度,壞的程度,也是按照心情來衡量的;事情對我們產生的影響,也是通過自己的內心來判斷的。我們內心的判斷,決定了我們的態度、心情甚至命運。

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同樣,生活帶給我們的影響,也取決於我們的內心。如果內心是悲觀的、消極的,那麼我們從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將是傷感的、痛苦的;如果內心是樂觀的、積極的,那麼我們從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是幸福的、快樂的。

有一位哲學家,當他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小屋裏。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總是覺得自己很快樂,很幸福。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這樣的生活也能算幸福嗎?”哲學家說:“和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裏隻剩下了哲學家一個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這樣的生活你還覺得幸福嗎?”

哲學家說:“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讓人覺得幸福呢?”

幾年後,哲學家也成了家,搬進了一棟大樓裏。這棟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在這棟樓裏底層環境是最差的,樓上的人家老是往下麵潑汙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其它雜七雜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幸福嗎?”

哲學家回答說:“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費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讓我特別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些花,種些菜。這些樂趣呀,數之不盡啊!”

後來,那人遇到哲學家的學生,問道2:“你的老師總是覺得自己很幸福,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學生笑著說:“決定一個人幸福與否,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福由心生,我們的心靈就如同一塊磁石。積極樂觀的心靈,吸引過來的總是幸福和快樂;消極悲觀的心靈,吸引過來的總是傷感和悲痛。幸運的人,並不是命運的天平總是傾向於他(她),而是他(她)在內心裏不停地呼喚幸運,所以他(她)最終獲得了幸運;不幸的人,總是一遍又一遍的詛咒生活,本來並不悲慘的生活,卻因為他(她)的抱怨、沮喪變得亂七八糟了。

心態平衡木

如果內心是悲觀的、消極的,那麼我們從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將是傷感的、痛苦的;如果內心是樂觀的、積極的,那麼我們從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是幸福的、快樂的。

§§§第五節剔除無謂的欲想,專注人生目標

人的一生背負的東西太多,錢、權、名、利都是我們想要的,一個也放不下,這些東西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有時我們擁有的東西太多太亂,心思太複雜,負荷太沉重,有誘惑力的事物太多。這些事物大大地妨礙著我們的前進,無形而深刻地損害著我們的生活。生命如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怎樣使之不在中途就擱淺或沉沒?我們該選擇輕載,丟掉一些不必要的包袱,那樣我們的旅程也許會多一分從容與安康。

人生要有所收獲,就不能讓誘惑自己的東西太雜太多,不能讓努力的方向過於分叉。我們要簡化自己的人生,對於一些不必要的負擔要學會放棄,要學會經常否定自己,對自己生活中和內心裏的一些負麵的東西要斷然放棄。

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誘惑因素,是什麼一直幹擾著我們,讓我們的心靈不能安寧?是什麼讓我們堅持得太累?又是什麼在阻止我們的快樂?把這些讓我們不快樂的包袱通通扔棄,我們才有機會同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人和事親近,才會獲得適合自己的東西。隻有放棄我們人生田地和花園裏的這些雜草害蟲,我們才能在人生的土地上播下良種,最終收獲鮮麗的花朵和豐碩的糧食。

因此,認真檢查一下自己肩上的背負,掂量一下自己實際的負荷,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少,又是什麼把我們壓得快喘不過氣來?把那些太沉重的東西扔掉吧,放棄那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放棄那些太辛苦的追求。仔細想想我們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意義深刻,它對成功目標的製訂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