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會覺得痛苦大於快樂,憂傷大於歡喜,悲哀大於幸福。這是因為我們總是把不屬於痛苦的東西當做痛苦,把不屬於憂傷的東西當做憂傷,把不屬於悲哀的東西當做悲哀;而把原本該屬於快樂、歡喜、幸福的東西看得很平淡,沒有把他們當成一種美好去看。去孤兒院,體會一下孩子們的生活,幫他們實現一個願望。
我曾經在一個孤兒院進進出出,每天總能見到那些眼神有些迷離、笑聲不太純粹的孩子,他們中有被遺棄的,有走失未能歸家的,也有失去雙親的。最小的才剛出生不久被撿到,還算幸運地被交給孤兒院照料,最大的有十幾歲,他們在孤兒院裏簡單地學習和生活。在這些孩子的臉上,不論年齡大小,大多都有讓人憐惜的表情。我曾經多次震驚於這個地方孩子們之間的友誼,雖然沒有一絲血緣關係,卻比親人更像親人。想想,這也便是苦難中共同生存的惺惺相惜——盡管他們都隻是孩子。
想想這些孩子,內心是不是泛起悲憫的漣漪?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如為他們做些什麼吧。我們曾經也是從那樣的年齡慢慢成長起來,然後走向校園,邁入社會的。不同於他們的是,我們有家,有親人,有完整的溫暖和愛。而最美好的童年,這些不幸的孩子卻隻能在缺失家庭溫暖的環境中堅強地成長。
有些感情是很難說清的,因為隻身存活,沒有可依賴的人,也沒有真正的親人,於是與周圍那些年齡差不多的,一起打打鬧鬧、一同吃住的孩子,也就成了親人。從心理上分析的話,算是一種對缺失的愛的填補。但說是填補,難道真能填補麼?我們說血肉親情,母愛、父愛是無法割舍,無可取代的,這對於他們如何不適用呢?即使是從出生以來就被遺棄,也有內心關於這種依賴的渴望。孩子終究是孩子,需要人照料,慢慢才能學會獨立。孤兒院可以說隻是一個相互安慰的地方,同樣遭遇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由一些內心帶著愛意的長者照料,盡力給他們溫暖,卻終究不能給他們一個真正的家啊。
閑時多去孤兒院走一走,看看那些孩子的生活。跟那些孩子做朋友,幫他們完成一個心願,可以為他們唱首歌,為他們畫幅畫,為他們跳個舞,為他們買些玩具,為他們講故事、上課,或者隻是陪他們一直做朋友。隻是要讓孩子們明白,這個世界上,終究有溫暖,有人願意像家人一樣,願意無私地照顧他們,為他們實現願望,為他們停下腳步。
孩子們的願望總是那麼單純,那麼簡單,幫孩子們實現一個願望,做給他們溫暖的親人。
可以為孤兒院裏的孩子做的一些事
1.最“貴”的心願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孤兒院的孩子們,也想像正常的孩子一樣,一邊聽爸爸媽媽講好聽的故事,一邊步入甜蜜的夢鄉,這是他們最“貴”的願望。找一個周末的晚上,陪孩子們睡覺。睡覺前,和孩子們躺在同一個被窩裏,然後翻開《安徒生童話》,一個一個講給他們聽,直到他們甜蜜入眠。孩子們的願望如此單純,我們又怎能拒絕?
2.組織一次春遊
選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帶孤兒院的孩子來一次真正的春遊,背著書包走進公園,教他們認識不同的花,帶他們去玩木馬,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還有什麼比這更有意義。
04 拉住幾個好友,盡情地傾訴
一個好朋友,當看到你的錯誤時,會真誠地指出;當你遇到好事時,會真心地感到高興;當你遭受痛苦的時候,會守在你身邊,鼓勵你,支持你。所以,當你感到孤獨無助時,找你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傾訴一下,這是對朋友的信任,更能增進你們之間的友誼。
傾訴是人們在現實生活裏一種必要的排解方法,它會像清潔工一樣,把一切煩悶都清理到垃圾箱裏,拋出腦外,然後生活一切都會嶄新如初,仿佛一切又都從頭來過。
利用一個休息日,召集你的朋友們,玩一次互相講真話的遊戲,這是個很好的創意,不僅能拉近你們彼此的距離,還能把一些不願意表露出來的事情傾訴出來。很多時候,朋友之間的距離很微妙,有時因為忙碌而很久未見,往往一見麵都不知該從何說起,時間久了,兩人之間的關係就疏遠了。不如我們就玩一次這樣的遊戲,大家聚在一起隻是為了說說彼此的心裏話,遊戲規則事先要設定好,最好能保證沒有人能夠在誠信麵前逃離,回答問題的時間也要有限製,不允許有思考的餘地,因為人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問題的設計,最好能找外人,保證在回答問題之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對問題一無所知,否則,如果事先有人知道問題的具體內容,就失去了遊戲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