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品味生活,思考人生(3)(1 / 2)

我們盡可以用那五分鍾,讓自己的時間永遠跑在前麵。這時間雖然隻是每天的二百八十八分之一,但也是無比珍貴的一天中的一部分。當我們提前五分鍾坐到辦公室或教室裏時,我們馬上就會意識到,這短短五分鍾的時間是多麼重要。這樣一來,一天的24小時,也是如此迅疾。

惜時如金是古今中外成事者的不二法寶

古今中外有大建樹者,無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紮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製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裏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裏從來不放椅子。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隻希望還有若幹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07 站在高層,俯看人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你是否還在為生活而奔波?放鬆一下吧,偶爾奢侈一次,住一下酒店的最高層,坐在窗戶旁邊,伴著音樂,輕輕地喝一口微燙的香茶,放鬆疲憊的身軀,忘記那煩惱的瑣事,讓心伴著優揚的旋律,迎著沁人心脾的茶香盡情地馳騁。

某一天,當有人在路上問你,某某地怎麼走啊,你撓撓頭,說:“不好意思,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突然有種感覺:生活了這麼久的城市,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陌生。

可是忘記了嗎?我們每天走的路,不過是重複的一條路線,我們每天經曆的不過是大同小異的人生。早晨我們走出家門,沿著固定的路線抵達公司、學校,傍晚再原路返回。或許是“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原因,所以即使生活了很久,也看不清這城市的全貌,或許隻是從來沒有用心,去試圖了解它。

當我們已經習慣於呆在一處過平淡的生活,我們就忘記了它本身的特質。好像它應該就是這樣的,沒什麼奇怪的。置身於湧動的人潮之中,穿梭於鋼筋混凝土的高樓之中,我們好像已經習慣自己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嚐試一下,在夜晚的時候,住到酒店的最高層,俯瞰自己熟悉而陌生的這整個城市。伴著夜裏那依然閃爍的霓虹和街道上星星點點的路燈,你是不是能認出你每天走的那條路呢?你可能會愣愣地看著,然後感歎:原來這個城市是這樣的!或許你會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這樣不好嗎?換個高度,去俯瞰這個城市,再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你才會明白原來自己如此渺小。

古語曰:“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一個人對於一個城市來說,不過隻是會移動的一個渺小的點罷了。我們在人潮裏隱沒,不過是朵卑微的浪花,隻是身處其中並不別扭,因此隻是相信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屬於我的那個城市。

每天的路線,某一班公車,那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城市人所擁有的簡易生活,但仔細想想,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哪怕你是一個富商、一個名人,你每天乘坐專車,在這樣的角度看來,也隻不過是一個點罷了。其實,也沒有什麼。而當你體會“高處不勝寒”,才能體會到,從不同的視角來看,你眼前所看到的從來就不是這個城市的原貌,而隻是它微小的一部分。

品一杯咖啡,獨自坐在窗前,俯瞰夜晚霓虹燈下美麗的夜景。抬頭望望遠方,那如點點星光閃爍的萬家燈火。此刻,仿佛自己早已置身世外,將這個城市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隻有將自己置身事外,我們才能夠將自己看得更清楚。有時候,換個角度看自己,或許你會有更多的發現。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泰山如此博大,卻也隻能等到登頂時,才能感受到它的雄偉,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給自己一個高度,換個視角看人生。

著名小說《海邊的卡夫卡》賞析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先生的一本著名小說,講述了一個狼狽不堪的世界的殘酷的故事。書中,村上春樹筆下的“世界邊緣”固然是虛幻的想象世界,入口石也從來未曾存在過,但享受孤獨,獨看萬千變幻的蕭索心情怕是一致的。與現實生活中還清醒的人們一致,與在高樓上望著城市全貌的人們一致。但是,雖然蕭索,但不自棄。村上筆下的現實雖然悲涼,但通過卡夫卡、中田這些相對清醒的存在者,他告訴人們,真實的人生應該是如何的,又該如何在此腐朽之中求得生存卻不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