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品味生活,思考人生(1)(3 / 3)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餘華的作品《活著》裏的富貴,當我們讀這本書時其實就是在和他進行著對話。他在暮年時用一種平靜的語氣緩緩地敘述著自己一生的苦難,大喜大悲已經在他的臉上找不到痕跡,命運的堅忍讓我們肅然起敬。

可以說,很多老年人,都是用這樣一種態度活著的,該經曆的都經曆了,也就不會畏懼明天還會發生什麼突如其來的變故。從他們的眼睛裏,我們會發現,善待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人生在世既要承受痛苦,也要享受生活;隻有安心地過自己的日子,才會懂得欣賞生活裏的美。偷得浮生半日閑,認真地閱讀一下自己的人生,就是對自己一路走來的最好總結。

永遠像孩子一樣好奇,像年輕人一樣改變,像中年人一樣耐心,像老年人一樣睿智。拜訪一位老人,做一次跨越五十年的深度對話,讓我們明白生的意義,給自己的人生開啟一個新的篇章。

名人敬老的經典事例

1.華羅庚感念師恩

華羅庚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當初發現這位數學天才的伯樂是他故鄉的恩師王維克老師。1949年華羅庚從海外回國時,已然成為了著名的數學家,在數學界卓有成就。而他回國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故鄉江蘇金壇,看望他的恩師王維克。一次,他在金壇作報告,進會場時,讓老師先走,自己隨行,並特意請王老師上主席台就坐,自己則坐在他的下麵。華羅庚曾說過:“我能取得今天的這些成就,全靠恩師的栽培。”可見這位大數學家感恩的心多麼真摯、樸素。

2.李宗仁尊師如父

李宗仁年幼時的一位老師叫曾其新,其人形態醜陋,其貌不揚,因駝背彎腰被人們戲稱“曾背鍋”。曾其新晚年年老無依,甚是可悲。李宗仁卻待他極親,視若親父,出錢奉養他,還在司令部駐地的附近為他修建房屋,供他靜養安居,還派人專門侍奉,十分細心。同時他還要每天到老師住處問好,十分關心。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李宗仁將軍的所作所為,正是在踐行著這樣一句話。知恩圖報,此乃大丈夫也!

04 去聽一次演唱會,感受生命的激情

每天麵對著百般無耐的工作,麵對著壓力重重的生活,麵對著複雜而讓人琢磨不透的人際關係,感受著人情冷淡,是不是總有一種想逃避又無可適從的感覺?聽著往日熟悉的旋律,任思緒返轉於所有逝去的日子,多麼懷念曾經那些無拘無束又充滿熱情的日子。如果你覺得對生活的熱情已經消失,那麼去聽一次演唱會吧,去感受用心呐喊的生命熱情。

朋友,當你為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曲或者參加一場魅力四射的音樂會或演唱會而熱血沸騰,是否想擺幾個個性十足的姿勢,也想“嚎”幾曲?朋友,你是否因看過某位成功者站在演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成功經曆而備受鼓舞,讓自己充滿激情?當你經曆這些時,大腦會澎湃起來,沉醉在有所收獲的興奮中,甚至大腦裏會浮現出未來自己成功的樣子,因而變得激情不已。

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都選擇在電視上看演唱會現場直播,覺得在電視上看得更清楚,而且不需要門票。但是,親臨現場觀看演唱會,感受的是一種激情澎湃的氣氛,而且可以和很多人在一起享受音樂,你們可以在現場一起歡呼,一起體驗這場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現場看和在電視裏看效果不同,我們看電視直播,不是用肉眼直接接收現場的視覺信息,而是接收通過電視媒體工作人員用攝像機拍攝並且做過技術處理的畫麵。而經過這層中介傳遞的視覺符號信息與自己直接觀看的信息是不相同的。比如,電視鏡頭往往愛對準明星,宣揚一種表彰成就、崇尚勝利的情緒。看電視的過程中,傳遞視覺信息的符號與傳遞聽覺信息的符號相伴而來,後者以記者和主持人的解說、評價為主,傳遞的是一種觀點信息。這樣的“捆綁”傳播使得電視觀眾在接受視覺信息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電視媒體的觀點。在現場看就不一樣了,在現場觀看比賽是用肉眼看,而通過電視觀看比賽是通過攝像機鏡頭做中介的,觀眾看見的信息不與肉眼所見的完全相同。

在現場觀看的觀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參與者,而通過電視觀看演唱會則始終是旁觀者。所以戲劇理論認為,作為一種藝術,戲劇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戲劇演員和觀眾處在同一現實空間之中,互相之間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對方生命的躍動,兩者共同影響著舞台的創作。

所以,如果有自己喜歡的演唱會,還是不要錯過,最好能買到一個比較好的座位,你會與另外一個與你有著相同愛好的人坐在一起,你們認識與否並不重要,關鍵是感受大家在一起的歡笑。

關於激情的一些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