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第四節br
五行
中醫的“五行”學說在最初時期被稱為“五材”,是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生活用物質,後來認識到五種物質的相關特性後,再去闡述物質世界的相關規律,也就逐漸形成學說,亦即“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特性
1.木:“木”曰曲直,引申為生長、升發、疏泄、條達的性質。
2.火:“火”曰炎上,引申為溫熱、升騰、發散的性質。
3.土:“土”曰稼穡,引申為生化、收納、承載的性質。
4.金:“金”曰從革,引申為清潔、肅降、收斂的性質。
5.水:“水”曰潤下,引申為寒涼、向下、濕潤的性質。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
木→火→土→金→水→(木)的相生關係中包括“生我”為母和“我生”為子兩種關係。
2.相克
金→木→土→水→火→(金)的相克關係中包括“克我”為所不勝和“我克”為所勝兩種關係。
3.相乘
相乘包括太過(克我太盛)和不及(我克太虛)兩種情況;如土正常,而木太過克土稱為“木乘土”;如木正常,而土太虛被克稱為“土虛木乘”。
4.相侮
相侮亦稱反克,金本克木,如木太過反過來克金則稱為“木亢侮金”,其餘可以類推。
三、五行的臨床應用
1.闡釋疾病傳變
相生的疾病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相克的疾病傳變包括“相乘”、“相侮”。
2.指導疾病診斷
根據藏象的五行屬性,從色、味、脈等外在表現可以診斷本髒病:麵青、食酸、脈弦,診斷為肝病;麵赤、口苦、脈洪,診斷為心病。另外,還可以診斷疾病的傳變(略)。
3.確定治則治法
(1)相生確定治法
根據相生規律確定的治法包括“補母”和“瀉子”兩個方麵,即“虛則補其母”和“實則瀉其子”;主要包括: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補土等。
(2)相克確定治法
根據相克規律確定的治法包括“抑強”和“扶弱”兩個方麵,即“相克太過”和“相克不及”;主要包括:抑木扶土、培土製水、佐金平木、瀉南補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