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精神(1 / 1)

br第三節br

精神

“精”和“神”具有獨立的文學內涵和外延,在醫學的應用中卻把它們彙在一起,如這個人精神很好,到醫院掛“精神科”等。而我卻認為它們是物質和意識的協調統一關係。如《素問·移精變氣論》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大腦的意識、思維、情緒等功能在中醫裏大部分都體現在對“心”功能的表述裏,如《素問·靈蘭秘典論》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靈樞·邪客》:“心者,五髒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由此可見精神是個體對自我和環境的適應狀態。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不是單獨由“精”或“神”來完成,而是兩者有機結合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精”在中醫裏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如先天之精、後天之精、五穀之精等等。

“精”是形成天地萬物的精微物質,是最細微的存在。對人體而言則是從先天之精開始,如《靈樞·決氣》雲:“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在母體成形後必須依賴五穀之精所化氣血加以濡養,濡養不足則變化出;如《幼幼集成》雲:“以人之稟賦言,則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等到個體獨立時,精的盛衰則密切影響到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如《類經·疾病類》雲:“邪氣有微甚,故邪盛則實;正氣有強弱,故精奪則虛”。中醫還特別強調腎在“精”的生成與運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雲:“腎者,主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髒盛乃能泄,是精藏於腎而非生於腎也。五髒六腑之精,腎實藏而司其輸泄,輸泄以時,則五髒六腑之精相續不絕。”

“神”既是腦的思維、意識表現,又是生命活動的整體表現。“神”是以“精”、“氣”為物質基礎的,如《靈樞·平人絕穀篇》雲:“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如果一個人的精、氣充足就會“神旺”;反之則會“神衰”。中醫認為,“神”主宰人體的精神活動,並分屬於心、肝、脾、肺、腎等五髒。其中,心藏神,具有主宰人體一切生理活動和精神思維活動的功能,與現代醫學中的大腦類似,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

精神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一方麵被同化,如把一個人放在很消極、悲觀的環境裏,這個人也會變得很消極、悲觀;反之,也會讓一個人變得很積極、樂觀。另一方麵被自己的意識形態所暗示。如別人說你有某個缺點,你就會天天思考有關這個缺點的相關事情。

精神不單單是一種意識表現,更是一種生命觀,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雲:“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