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全素食以後安排液態飲食譜,就能夠將結腸袋裏的宿便徹底清除,減輕腸袋重量有利於腸袋的收縮功能恢複;這也是大肚者健康需要的第一步。
●(1)流質品
果蔬汁2500mL,或者山珍類煲湯2000mL,或者奶製品適量;但最好幾種產品都有,隻要流質總量不低於2000mL即可。
【1】助肝排毒的果蔬
胡蘿卜:能改善腸道功能,提高消化係統抵抗疾病的能力。
黃瓜:能幫助肝髒排毒。
芹菜:可以協助肝髒過濾體內的廢物。
葡萄:可以幫助肝髒清除垃圾,還能增加人體的造血機能。
櫻桃:櫻桃是很有價值的天然果品,有助肝髒排毒。
無花果:含有機酸和多種酶,可保肝解毒、助消化。
【2】潤腸排毒的果蔬
魔芋:在中醫上稱為“蛇六穀”,是有名的“胃腸清道夫”、“血液淨化劑”。
黑木耳:可吸附殘留在人體腸道內的雜質,具有清潔血液的功能。
海帶:海帶具有預防白血病的作用。
蜂蜜:自古就是排毒養顏的佳品。
糙米:是清潔大腸的“管道工”。
【3】其他食品
綠豆:自古就是極有效的解毒劑。
茶葉:是著名的保健食品之一,能加快體內有毒物質的排泄。
牛奶和豆製品:都是有效的“毒素搬移工”。
●(2)飲食結構調整
【1】飲食順序的調整:
A.水果B.流質飲食C.素菜D.葷菜E.米麵
【2】豐富的早餐(約占日總量的50%)、中餐比例30%、晚餐20%。
俗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體的消化係統不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原材料,所有的髒腑功能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但是,任何事“適度”最好,過猶不及;在食品異常豐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科學飲食。
總之,肝腸循環的功能狀態越好則越健康,身體的質量就越高;《素問·六節髒象論》雲:“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二、血液循環
肝腸循環完成了物質的吸收轉化以後,就依靠體液循環將水穀精微輸送到全身。《素問·經脈別論》雲:“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髒。”這是古人對血液循環的最早論述。
營養由消化係統進入循環係統可以簡單概括如下:
1.心腦循環
如果心腦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就會產生心腦血管疾病,從而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致死率都非常高,早期預防是其重點。60歲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的同時還伴有高血糖或高血脂,而糖尿病患者又往往合並高血壓、高血脂等多種老年性疾病。《素問·靈蘭秘典論》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
心腦血管性疾病是現代都市人麵臨的最隱秘的殺手,大家所熟知的“猝死”和“過勞死”都繞不開心腦循環的障礙,一方麵是心髒與腦部的生理結構的原因;另一方麵也與危機意識淡薄有關,已經出現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等早期預警信號了,還自以為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獨特的演變規律,隻要我們掌握了它,就容易控製。人的恐懼往往來源於對事物的無知!
2.心肺循環
良好的心肺循環是保障我們機體有效供氧的基礎,氧氣在中醫裏又稱為“宗氣”。宗氣不足則會出現頭痛、出汗、嘔吐、情緒激動、煩躁不安、運動不協調和驚厥等症狀。《靈樞·邪客》:“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
在醫學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肺心病,表現為如下臨床證候: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毛細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以致肺泡破裂造成毛細血管網毀損,從而使肺毛細血管床麵積減少和肺血管順應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導致水、鈉瀦留;右心功能失代償及心力衰竭;換氣功能出現障礙和呼吸衰竭;對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腦、肝、腎、胃腸及內分泌係統、血液係統等產生影響,甚至引起多髒器的功能損害。
3.心腎循環
心腎循環亦即中醫所謂“水火既濟”,《易》雲:“水火蕩流行之變易,故一主降而一主升。夫如是,斯得循環無已。”當心腎循環出現障礙時往往出現高血壓、哮喘等疾病。現代醫學對腎髒的研究認為:一方麵參與新陳代謝而具有體液平衡功能;另一方麵又具有內分泌功能,參與神經內分泌的調節;再者又是免疫係統非常重要的器官。
4.冠脈循環
心髒作為泵力源器官,一方麵要對全身進行血液供應;另一方麵還得進行自身循環,俗稱冠脈循環。如果心髒出現功能障礙就叫作冠心病。
冠狀動脈雖然屬於血液循環的一部分,但又具有其獨特的生理特征。血脂、血壓、血糖狀態是一個方麵,還有幾大瓣膜的良好工作狀態也是不容忽視的重點。“血攻心,則昏迷,痛欲死。血虛,則神不安而怔忡;血瘀,亦怔忡。火擾其血,則懊惱;與小腸為表裏,遺熱於小腸,則小便赤澀;火不下交於腎,則神浮夢遺。火不宣發,則為胸痹。實火上壅,為喉痹;虛火上升,則舌強不能言。神不清明,則虛煩不眠,動悸驚惕。”——《血證論》
-·調理方案概論·-
◎1.中藥調理
血管是人生健康通道之一,是保證營養物質安全到達細胞的唯一途徑。“不榮”、“不通”皆是禍根。
〇和法
和法為調理循環係統常用療法。在表則和肺氣,在裏則和肝氣,尤其要注意脾腎功能的養護,或補陰以和陽,或損陽以和陰,或逐瘀以和血,或瀉水以和氣,或補瀉兼施,或寒熱互用。
〇補法
《血證論》雲:“如邪氣不去而補之,是關門逐賊;瘀血未除而補之,是助賊為殃。補氣以攝血,此為氣脫者說。又有引火歸元法,此為水冷火泛者論。”所以,對於循環係統的調理並非單獨的活血化瘀一法!這也是很多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一輩子服用許多活血化瘀藥物而始終不見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