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老太太去市場買菜,買完菜路過賣水果的攤位,看到有兩個攤位上都有蘋果在賣,就走到一個商販麵前問道:“蘋果怎麼樣啊?”商販回答說:“你看我的蘋果不但個兒大而且還保證很甜,特別好吃。”
老太太搖了搖頭,向第二個攤位走去,又向這個商販問道:“你的蘋果怎麼樣?”
第二個商販答:“我這裏有兩種蘋果,請問您要什麼樣的蘋果啊?”
“我要買酸一點兒的。”老太太說。
“我這邊的這些蘋果又大又酸,咬一口就能酸的流口水,請問您要多少斤?”
“來一斤吧。”老太太買完蘋果又繼續在市場中逛。
這時她又看到一個商販的攤上有蘋果,又大又圓,非常搶眼,便問水果攤後的商販:“你的蘋果怎麼樣?”
這個商販說:“我的蘋果當然好了,請問您想要什麼樣的蘋果啊?”
老太太說:“我想要酸一點兒的。”
商販說:“一般人買蘋果都想要又大又甜的,您為什麼會想要酸的呢?”
老太太說:“我兒媳婦懷孕了,想要吃酸蘋果。”
商販說:“老太太,您對兒媳婦可是真體貼啊,您兒媳婦將來一定能您生個大胖孫子。前幾個月,這附近也有兩家要生孩子,總來我這買蘋果吃,你猜怎麼著?結果都生個兒子。您要多少?”
“我再來二斤吧。”老太太被商販說得高興得合不攏嘴了,便又買了二斤蘋果。
商販一邊稱蘋果,一邊向老太太介紹其他水果:“橘子不但酸而且還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有營養,尤其適合孕婦。您要給您媳婦買點橘子,她一準兒很高興。”
“是嗎?好,那我就再來二斤橘子吧。”
“您人真好,您兒媳婦攤上了您這樣的婆婆,真是有福氣。”商販開始給老太太稱橘子,嘴裏也不閑著。“我每天都在這擺攤,水果都是當天從水果批發市場批發回來的,保證新鮮,您兒媳婦要是吃好了,您再來。”
“行。”老太太被商販誇得高興,提了水果,一邊付賬一邊應承著。
三個商販都在販賣水果,但結果卻不同。
在這裏,我們想說的是傾聽的妙用。
故事中的第一個商販,不是在聽,而是在說,給客戶灌輸自己的道理,從客戶經營的角度來看,他的層次最低。
第二個商販明顯強於第一個,他沒有簡單地、一味地、單方麵地向客戶灌輸自己的道理,而是做到了傾聽和對客戶的需求把握。但是,他所傾聽的信息屬於“改造信息”,是客戶自己加工過的信息。所以,這個商販成功了一半。
第三個商販層次最高。他不僅沒有一味地講道理,也做到了對客戶需求的傾聽。首先他聽到了客戶的改造信息,於是大體上把握了客戶現有的需求。但他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進一步通過提問、引導,傾聽到了客戶的“本源信息”——兒媳婦懷孕。當他得知了這個“本源信息”之後,采用一定的手段,不僅把握了客戶的需求,更大大地挖掘了客戶的需求,擴大了客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讓客戶對他產生了信任和依賴,為長期的合作關係奠定了基礎。
在與客戶溝通時要充分發揮你的耳朵的傾聽功能。在與客戶溝通中,潛心的傾聽往往比滔滔不絕的談話更為重要。學會傾聽才能探索到客戶的心理活動,觀察和發現其興趣所在,從而確認客戶的真正需要,以此不斷調整自己的銷售計劃,突出銷售要點。而且傾聽本身也是一種動聽的語言。有時候,良好的傾聽會抵得上長篇大論,有時甚至比語言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