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小“妞兒”(1 / 2)

期末將至,女兒學校的鋼琴中心舉辦演奏會,女兒作為整場活動的主持人和演奏人,邀請我去觀看。我當然興致勃勃。雖然事先想好要去拍照、錄像什麼的,但當孩子站在台上宣布演奏會開始,我竟什麼都忘了,突然覺得女兒一下子長大了,言語間透著一股北京小女孩的“脆生”勁兒。整個一北京小“妞兒”,特逗。

看著這孩子,想起來應該寫寫北京小“妞兒”。

北京小“妞兒”和北京“侃爺”,都是深具北京特色的人群。小“妞兒”這個詞更是具有北京傳統地方特色。我們一定都記得《駱駝祥子》裏的“虎妞兒”吧。我們小時候的很多大院裏的女性小夥伴都被冠以“小妞兒”的稱呼。比如我們院兒裏的郭崇、那然、甚梅,我初中的同桌郝力、高中的同桌李力,等等,那可都是典型的北京小“妞兒”。尤其是大院裏成天一起瘋玩兒的那些小女孩,今天想起來個個都是潑辣開朗、天不怕、地不怕的“巾幗英雄”。

小“妞兒”在北京地麵和在新華字典裏的適用年齡層次略有不同,大體相當於現在“美女”一詞的適用範圍,就像在俄羅斯從幼兒園小女孩到她奶奶你都可以叫“小白樺”一樣。

比起珠圓玉潤的川妹子或者大眼睛瓜子臉的江南美女,北京妞兒多半要在盤靚條順上似乎略有遜色。沒辦法,守著風沙肆虐的長城山口和幹燥缺水的華北平原,一旦能出個把天生麗質的,那就是集全世界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章子怡。但一口幹淨整齊的白牙卻往往是北京妞兒的識別標誌之一,玉泉山的甜水不僅滋養了小夜曲一樣的北京話,也練就了北京妞兒談判不用打草稿、罵人不吐核兒的伶牙俐齒。石康曾這樣評述:“北京妞兒渾身透著股嘎嘣脆勁兒,腿長個高,爽快利落,嘴巴滅人甚凶,生活裏品節高尚,不占人便宜,也不太易被占便宜。”

從祖國各地或者海外而來的新北京人和北京的妞兒打交道時間長了,就會發現這一群體的內涵遠比外表要來得更深,這得益於北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教育事業的發達,沒聽說過哪個妞兒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妞兒們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的知書達理,給老爺們兒三分麵子沒問題,不用你哄也不用你廢話,不會因為頭發長點兒就跟你無理取鬧,可要有什麼事,心裏都跟明鏡似的,你想糊弄姑奶奶,她們會說:姥姥!

最近居然發現北京的小“妞兒”還有專屬的歌。

北京小妞,北京小妞(嘿哈)

北京小妞(啊)果然風流,

人小誌大不犯愁,

北京小妞(啊)果然風流,

路見不平就敢鬥。

隻知春夏不知秋,

美好的一切我追求,

英姿颯爽闖世界,

不到頂峰不回頭。

有好事者總結了北京小“妞兒”的特征,我以為還挺準確,於是總結提煉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