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book.mihua.net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翅膀。]
當然了,後妃少,他的子女就不會太多。雍正帝一生之中有皇子10人,公主4人。而在這10個皇子之中,隻有4個存活下來,其他6個都早殤了。
大家想一想,很少的後妃,皇子又不是很多,他的後宮相對來講是很簡單的,因為人少是非就一定會少。這是其一。
二是雍正帝非常勤政,很少留戀後宮之中。雍正帝的勤政是最有名的,他是中國曆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之一,大概在清朝諸帝中,他是名列前茅的了。《甄嬛傳》裏也反複出現這樣的鏡頭,說:“皇帝又十幾天沒有臨幸後妃了,太後要過問了。”這種渲染是符合曆史史實的。雍正帝最可稱道的就是他的勤政。他對朝臣的奏章,事無巨細,都要一一批閱答複,沒有哪一個皇帝可以與之匹敵。《大義覺迷錄》記載:“無一時不切於寤寐,無一事不竭其周詳,不惜勞一身以安天下之民,不惜殫一心以慰黎庶之願。”所以,我們統計,他批閱的奏章很多:雍正元年,批閱了10498件,每天批閱29個奏章;雍正二年,批閱了13327件,每天批閱37個文件。所以,他在《大義覺迷錄》中說:“自朝至夕,披覽各處章奏,目不停視,手不停批,訓諭數人,日不下千萬言。”大家看出來了,雍正帝就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也難怪他很少留戀後宮了。試想,皇帝鮮去後宮,大家都一樣,還有什麼大的矛盾產生呢?(圖1-10綠頭牌)0米0花0在0線0書0庫0h
tt
p
://book.mihua.net
三是雍正帝心力不濟,不想後宮之事。年輕的時候,胤禛一直致力於儲位之爭,直到康熙帝病逝,角逐儲位成功,做了皇帝,還要致力於清除異己的艱難鬥爭,勞心之事,自不必多說。他由於樹敵太多,有政敵,甚至由於皇位之爭,發生了兄弟相殘,等等。雍正帝雖然心力強悍,心理素質好,但是,如果他真的背負了幾條性命,他也一定會心神不寧的。《大義覺迷錄》有許多“心力交瘁”“憂煩不遑”“不遑寢食”“夜難成寐”這樣的記載。看來,雍正帝自己都認為他整日生活在巨大的心理陰影之中,心理壓力極大。所以,他深感心力不濟,也就很少想到後宮之事了。
四是雍正帝的信仰,影響了他的私欲。雍正帝有兩個重要的信仰,一信佛教,二信道教。先說信佛。雍正帝在藩邸的時候,就信奉佛教。舉個例子,他曾找個和尚叫做正修的,代替他出家做主持,這個人自稱“四和尚”。雍正帝不僅信奉佛教,還自稱為“野僧”。《清世宗禦製詩文集》這樣記載:“垂裳宇內一閑客,不衲人間個野僧”。他自嘲自己是一個不著僧人服裝的和尚,所以,他自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表明自己不出家但修行,其目的很明顯,是個障眼法,迷惑人們,表明自己與世無爭,不會爭奪儲位。再說信奉道教,即位前,雍正帝就曾謀求武夷山道士為其算命,測試自己的命運。即位後,他更是篤信不疑。經常與白雲觀道士往來,還把道士賈士芳、張太虛、王定乾等人養在禁苑,為其修煉,並煉丹治病。他曾做過一首詩,名為《燒丹》:“鉛砂和藥物,鬆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光芒衝鬥耀,靈異衛龍蟠。自覺仙胎熟,天符降紫鸞。”(《清世宗禦製詩文集》)。雍正不僅篤信道教,還喜食道士們煉的丹濟。他深信這些丹濟可以長生不老,因而,不僅自己吃,還不時賞給寵臣們吃。可以想見,雍正帝對佛教和道教的篤信,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對後宮的態度,誠如他自己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雍正帝編纂《悅心集》)這已經是很超脫的話了。(圖1-11雍正帝道裝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