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自己說話,最明顯的一個效果是,情緒得到宣泄。不良情緒是一種能量,在大腦中積累多了,必然要尋找突破口,向內則會破壞人的免疫係統,向外則會破壞外界的事物。因此,情緒需要宣泄,從而讓能量得到釋放,維持人的心理平衡。事實上,心理學家做過相關的研究表明,書寫本身就能緩解壓力,而不管你寫的是什麼。書寫的過程,也是表達和釋放壓抑的過程。
其次,由於是自我對話,宣泄的對象是自己,因此,為了避免承擔全部責任,人們會為自己尋找借口,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人們就會發現緩解壓力的途徑。你會發現,原來錯誤並不全在自己,有些事情,自己並不能完全主宰和負責任,於是扔掉不正確的歸因方式。
再次,在給自己的信中,想說什麼說什麼,當宣泄完了以後,人的心理恢複平衡,消極的情緒與思維減弱,積極的情緒與思維滋生,於是接下來可能會寫下自己想達到的目標。有了目標,就為以後的行為確定了努力的方向,使人的能量和注意力集中到目標上來,從而增強了行動力,減少了猶豫與困擾。最後,給自己寫封信,還能起到安慰作用。我們在給別人寫信時,總會在開頭問對方好,結尾祝福對方。這個作用即使是在寫給自己的信中,仍然有效。接到自己的祝福,表示自己對自己有信心。
美國醫生教你放鬆
美國的心理醫生比較多,看心理醫生的人更多。洛杉磯地區蒙市心理治療中心的陳棟墀博士介紹,該中心分很多專科,治療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鬱、焦慮、失眠、神經衰弱、工作壓力、精神分裂、災難後遺症、子女問題、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婚姻危機、外遇問題以及性生活等幾乎所有與人的心理有關的問題,這裏的醫生都能為你治療、排解。
陳博士說,來中心看心理醫生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都有幾十人。他們通常先告訴心理醫生自己的症狀,由醫生對病情進行分類後,有的看心理科,有的看精神科。而最多的是憂鬱、焦慮、神經衰弱及家庭婚姻問題,這些疾病通常與工作、生活壓力有關。比如失業率高或經濟狀況不好時,這樣的病人就特別多。“9·11”以後那段時間看心理醫生的也特別多。
具體治療時,先是對病人的心理進行了解,盡量讓病人多說,然後根據他的情況進行分析,幫他排解煩惱。比如說,工作壓力大的人要讓他學會說”不”;找不到工作的人有壓力,可以幫他找到自己的長處,給他一些信息和建議。
對於通過心理開導還解決不了的,那就隻能用藥。美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所以對治療、緩解心理壓力的藥物的研究比較早,種類也很多,而且大多沒有什麼副作用,效果比較好。如果藥物還控製不了,那就隻能送精神病醫院了。
有位華人老太太得了抑鬱症,不想活了。兒子把她送到心理治療中心,在醫生的啟發下,老人終於說出了實話。孩子們被撫養成人,成天都忙自己的工作,雖然她不缺吃穿,但在心理上有逐步被忽視的感覺,覺得老了,不中用了。陳博士把她的孩子叫來,孩子們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來經過治療,老人的家庭更加和睦了。
對於婚姻問題,一般夫妻吵架或要鬧離婚都是女的先來看心理醫生。女方來看病,甚至哭上一場,心情或許會平靜一些。那時心理醫生再了解其中原由,幫她出謀劃策,能拯救婚姻的盡量拯救,如果實在無法拯救的就建議她如何麵對離婚,重建自信,讓她平穩度過心理難關。
這裏不僅有打開心靈之鎖的鑰匙,還有一些非常實用的心理療法。比如有人感到壓力特別大,尤其是文字工作者,就教他如何使用自我解壓法。具體辦法是,先用鼻子深呼吸,吸氣時讓腹部鼓起,然後用口吐氣,排除腹部鬱氣,這樣每15分鍾做兩三次,就不會有緊張感,會很放鬆。